趙國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一中學 )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有一類專門的課型,就是“方法指導課”,目的就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學習并運用方法,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有些教師在操作中,容易單純地進行方法和技巧的傳授,忽視了方法指導的實效性。為了提高“方法指導”的實效性,建議用以下策略實施: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習有欲望;目標張弛有度,讓學法有層次;攻堅破難,讓方法指導更有效。
關鍵詞:方法指導;實效性;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與其他課程一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也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維度。但與其他類型課程的目標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維度的目標?!边@句話就強調了: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有效掌握研究、實踐方法有多么重要。
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有很多老師在進行方法指導時只為了走過程,這樣做的后果是:一方面學生覺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跟其他學科課程一樣,只是單一的知識灌輸,打擊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無法得到有效激發(fā)和持續(xù)保護,所以他們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有頭無尾,浮于表面;另一方面學生在活動時缺乏方法的有效支持,找不到最合適的方法,或者想用方法但不會操作,逐漸失去信心,最終導致學生的實踐活動不深入,活動期望值大打折扣,成果單薄,評價單一。
綜上所述,必要的方法指導既是有效達到活動目標的基本條件,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保障。下面,筆者以“設計調查問卷”指導為例,來談談有效指導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習有欲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要結合具體的問題和情境,深入淺出、注重實用,避免單純的名詞術語的講解和記憶。”
本學期,六年級學生自主確定了第一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小學生日常食用水果習慣情況調查研究》。在活動準備時,有一個小組選擇了以“采訪本班學生食用水果習慣情況”的方式開展活動。在課堂上,該小組的同學興奮地商量如何開展采訪活動,但是我知道要了解本班學生食用水果習慣的情況,用“采訪”這種方式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這個班有55名同學,如果一一采訪,耗時費力不說,得到的信息還不夠全面,有可能活動會不了了之。于是,我抓住時機開始模擬采訪,挨個問起來。通過演示,很多同學就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不合理,該用什么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準確的數(shù)據(jù)資料呢?學生一頭霧水,我提醒大家:每年期末試卷的形式檢查同學們的學業(yè)水平和老師的教學水平,其實也是一種調查方式。話音未落,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說到:“調查問卷法!”于是,我適時地開展了一次《如何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指導學習。
方法指導一定要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相機滲透必要的方法,才能避免抽象的傳授方法和技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二、目標張弛有度,讓學法有層次
在長期的教學一線聽課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不同學段的方法指導教學中,指導過程是一樣的,比如各個年級的老師都在進行問卷調查的方法指導,都是以范例的形式教孩子們設計一份規(guī)范的調查問卷??墒菍W生的身心發(fā)展不一樣,小學到高中,一直用同樣的形式進行方法指導,但是指導的目標又缺乏層次感,這就會造成指導無效。
比如,一位四年級的老師這樣設置“設計調查問卷”的目標:
1.了解調查問卷結構及各部分應注意的事項。
2.小組能夠圍繞主題,合作設計一份規(guī)范的調查問卷。
四年級的學生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較短,沒有豐富的活動經(jīng)驗和較高的認知水平。教師將調查問卷設計方法一一講解,結果學生大概知道一份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根本不會圍繞主題設計有效的問題,也不能按目標設計規(guī)范的調查問卷。在展示問卷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自己小組設計的問卷并不滿意,從而產(chǎn)生畏難情緒,方法指導大打折扣。我認為,針對四年級學生,至少要花兩節(jié)課來完成調查問卷的方法指導,其中“設計問題”要花一節(jié)課討論、交流、修改、確定。
因此,在方法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把握指導目標的“度”,萬不可片面追求全面和規(guī)范,出現(xiàn)“貪多不爛”的現(xiàn)象。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依據(jù)綱要制定方法指導的目標,才能讓方法指導課有實效。
三、攻堅破難,讓方法指導更有效
在指導學生進行設計調查問卷的過程中,學生能明確問卷調查的四個組成部分:標題、導語、主體和結語。但問卷中最難設計的是問題,如果只是指導了問卷的結構,不指導學生如何設計問題,那么這節(jié)指導課算是“做秀”,學生只是“照貓畫虎”,設計出來的問卷只是有框架,沒有實用性。
如何指導學生攻破“問題設計”這個“堡壘”呢?那就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有一位老師在突破這個難點時,設計了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問誰?問什么?怎么問?這三個問題簡單明了,卻包含了突破重難點的策略:“問誰”對問卷中的對象進行指導;“問什么”對問卷中的內容進行指導;“怎么問”對問題的形式及方法進行指導。
在一節(jié)“同課異構”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指導課上,兩位老師運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設計問題,最后學生設計的調查問卷的內容就截然不同。主題是一個關于生活中浪費水現(xiàn)象的調查問卷。六(1)班:在生活中你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浪費水現(xiàn)象嗎?你有浪費水的現(xiàn)象嗎?六(2)班:你洗手的時候水龍頭下面會放著盆接水嗎?你洗澡的時候習慣用盆浴還是淋浴?你們家的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會放一飲料瓶的水嗎?(據(jù)調查在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放500毫升的飲料瓶的水一天大約可節(jié)省5公斤水。)從以上問題的設計來看(2)班的學生比(1)班的學生設計的問題要具體化,同時讓被調查者知道了節(jié)水的方法。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種內容不同的調查問卷呢?六(1)班的指導老師只要求學生圍繞主題設計問題,設計出來的問題很籠統(tǒng)。六(2)班的指導老師要求學生把生活中需要用水的方面羅列出來,針對這些需要用到水的方面去設計問題,學生就有抓手,設計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還讓被調查者學到了節(jié)水的方法。
因此,在開展方法指導前,教師要對活動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進行重點指導,學生才能夠掌握良好的方法,推動研究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指導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啟動學生科學思維的“金鑰匙”,是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的基本保證。因此,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提煉方法,引導學生實踐方法,從而提高方法指導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郭元祥,姜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指南[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2]李治宏,王曉文,姜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新華出版社,2003.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