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
摘 要:道德情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同時它于學生的成長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根本所在。在小學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可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既可以使得小學品德教學更加具有內(nèi)涵,又可以使得學生更準確地把握道德情感。在此背景下,分別從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引導、道德實踐三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小學品德社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以期諸位同行借鑒參考。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品德與社會;道德情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認識不完全,對是非分辨不清晰,對道德認知不完全,想要促進小學生的健康茁壯成長就必須給予學生有目的的、有系統(tǒng)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唯有如此,學生在啟蒙階段才可樹立正確的三觀。下文,我將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及文獻參考,淺談在小學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
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初步掌握了知識,有了較為充沛的情感,因此,當他們面對某種情境時,能夠發(fā)揮充分的聯(lián)想,從而引起自己的感情,并將之表達出來。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在情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從而觸景生情,以此啟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這種方式對于初次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有極大的利處,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
效果。
例如,在教學《在公共汽車上》時,為了讓學生擁有更正確的道德觀念,同時啟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我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設了一個公交車情境。在情境中,我充當了公交車司機,并將學生分成了三組,兩組同學隨意扮演不同的身份,如兒童、老爺爺、老奶奶、孕婦等等,另外一組學生則假裝剛剛上車的乘客,同樣有著各種角色。然后當行動不便的學生上車時,請問學生應該怎么做最合適。學生仿若處于真正的公交車上,分別讓座和攙扶。在其中學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啟發(fā),對學習的內(nèi)容認識更深刻。
二、教師引導,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
從牙牙學語開始,懵懂無知的兒童最常做的便是模仿。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大多9~12歲,他們對人或是事物的好壞、優(yōu)秀與否已經(jīng)有了最初的認識,而且在眾多學生的心里,教師便是其中最厲害的人之一,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自覺模仿跟隨教師。因此,小學品德教師在教學時,務必注意自己的影響力,在日常教學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以良好的道德情感表現(xiàn)自己,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我是班級的主人》單元時,起初我請部分學生回答他在班級中有什么權利,有什么義務。在班級中充當了班級干部的學生能夠回答出很淺顯的一部分內(nèi)容,而我發(fā)現(xiàn)其他的學生卻是覺得自己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其后,我便以自己為例展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的學生生涯中的權利與義務。我告訴學生,我并沒有當班級干部,但是我在班級中的權利是可以在課堂上聽老師上課,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學習,我在班級中的義務是在不在老師傳授知識的時候開小差,在值日的時候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等。從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真正理解了每個人在班級中的重要位置,對班級有了歸屬感,同時還意識到自己在班級中應該與不應該做的事,從而增強了自己的道德情感。
三、道德實踐,將道德情感付諸行動
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所有學習到的知識都要通過實踐將其轉化為自己所用,才是真正掌握了這種知識,對于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也正是如此。品德社會教學一向是一種將教材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教學時不可將其僅在書面上大談空談,而是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道德實踐,根據(jù)所教學的內(nèi)容將之真正運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團結師長或是義工服務等。將道德情感付諸行動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日常所學,又可以幫助學生檢測自己的道德漏洞,使得道德情感更為豐富健全。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的《我們的民風習俗》中,我為了使得學生更正確地認識到民風習俗中蘊含的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一些不正確的亟須改變的習俗,從而升華學生對民風習俗的道德情感時,我讓學生在一周的課余時間內(nèi)觀察和詢問家中長輩。期間,我建議學生可以采用小組的方式一起采訪鄰居或者路人等,并詢問他們對這些習俗的看法。學生對這一課外活動十分積極,一周時間內(nèi)采訪了許多人,得到了多種習俗的信息,并在采訪中認識到展現(xiàn)古人文明的習俗和一些陋俗,不僅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的道德情感也得到了運用。
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可使得小學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真正融入學生的心中,并再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為個人素養(yǎng),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合適地教學。同時,教師務必持續(xù)提升自我教學水平,豐富自我道德情感,以提供給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榜樣。唯有如此,學生才會積極主動鍛煉自己的道德情感,才可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許蕾華.小學生學校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實施探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2]隋彥玲.小學生道德情感的特點與培養(yǎng)[J].山東教育科研,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