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著名學者埃里克森和查尼斯研究發(fā)現,許多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有很多共同的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特征。這些特征伴隨著他們經歷了目標明確的練習、恰當妥善的練習步調,真正把學習技能的練習生活化,達到完全自動化的水平。而且研究還得到一個有趣的結果,早慧的孩子與一般孩子的發(fā)展具有相同的階段順序,所不同的只是學習速度上的快慢。
關鍵詞:自我調節(jié);思維活動;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調節(jié)行為缺陷的主要表現
1.任課教師的依賴性
大多數學生能自覺運用教師傳授的程序性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在沒有老師的傳授下,很難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至于如何把所學知識進行合理化遷移,如何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很多學生都是模棱兩可的心態(tài),這說明我們的學生缺少了一個長期堅持的有效訓練的機制。
2.自我心態(tài)的約束性
在課堂練習中,部分孩子不能專心致志地沉浸在思維的模式下,除了受外界聲音影響外,有時也有來自于內心世界的干擾,比如,一邊做一邊擔心自己是否做對,也常聯想到其他題目是否做對。這種負面的不穩(wěn)定性也會影響思維的深度。
3.思維過程的不成熟性
學習新知識后進行及時的反思是學習過程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思、概括和抽象。但是現在很多教師都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學生沒有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只有時效性,沒有永久性。
總體來說,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有一定的調節(jié)意識,但只是處于初步形成探索階段,調節(jié)缺少技巧性、穩(wěn)定性,沒有達到完全自動化的水平。此外,還有不少學生仍處于思維混亂、缺乏反思意識、甚至講不清課堂學習內容和思維過程的階段。
在學校教育中,只有將學習策略整合到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大框架中,設置恰當的目標、準確的策略運用以及對結果實施自我監(jiān)控,才能產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合理的教學手段融入具體的訓練內容中,形成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結構。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的策略
1.提前預習,在自主探究中調節(jié)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預習是一種學習的心理準備過程。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和提高預習能力,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我調節(jié),產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把看不懂的地方劃出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或同學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性就會比較非常明確,思維也會比較集中,這種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的教學策略,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2.解決問題,在實踐體驗中調節(jié)
數學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動力,沒有了問題也就沒有了學習目標,而讓學生提出問題,再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構建學習模型,學生會更容易理解,思維也會更加活躍,這是自我調節(jié)形成策略的主觀因素。
我們不僅要將舊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展現,還要將生成的新知識轉化為問題,融合到各種練習中引發(fā)認知沖突,為自我調節(jié)準備更多的機會。
3.有效評價,在情緒調整中調節(jié)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去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用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用巧妙精致的課堂評價語使課堂精彩紛呈,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自我調節(jié)的最高水平。
例如,當復習到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的特點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時,有學生提出質疑:“等邊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嗎?”在引導學生討論后,老師及時對該生進行了表揚:“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能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思考問題?!逼渌麑W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又提出相似的問題,如,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等腰三角形中有直角三角形嗎……由于教師及時的鼓勵和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瞬間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學生產生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無形中自我調節(jié)水平也產生了質的飛躍。
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學習需要教師細致的指導,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對整個班級都有積極作用,比如,改善了學生對課程的全程參與度,很少有人掉隊,由于學生的參與逐漸增多,教師也可以享受高質量的課堂討論。所以,在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模式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能力都將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劉宏武.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