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歷來是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難點所在。筆者嘗試構建自主學習的“五學”基本策略,以“前置預習”為前提,以“小組合作”為核心,以“全班交流”為關鍵,以“教師點撥”為保障,以“練習提升”為動力,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的“五學”策略,旨在讓學生“能學”“愿學”“會學”“好學”“善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前置預習設計,讓學生“能學”。前置預習目標要有年級梯度,內容做到“少而精”。低年級側重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是根據下節(jié)課的內容找身邊的、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弄清幾個主要的知識點,再加上少量的練習題就可以了。其他的知識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和班級交流中學習,這樣降低了難度,學生樂于自學。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實踐研究的內容,讓他們能通過自學掌握知識要點,課堂上再對所掌握的內容進行反饋、交流,把課堂全部還給學生,學生更有成就感,更加樂學。前置預習的操作可以采用幾種形式:(1)直接在書上做批注、做記號、提問題。(2)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業(yè),包括“自學內容”“我學會了”“我要舉例”“我想提問”等。(3)填寫前置性知識小研究表格。(4)通過知識樹的形式將零亂的知識系統(tǒng)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象化。
優(yōu)化小組合作,讓學生“愿學”。(1)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想合作”。教師課前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設計前置性作業(yè),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并主動學習,發(fā)現并提取有價值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合作欲望,使學生想合作。(2)培養(yǎng)合作技能,讓學生“會合作”。比如,教給學生分工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人人都是積極參與者,學會大膽表達見解,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強化練習反思,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對自身和小組的練習活動進行回顧與反思,進而使學生調整學習過程,改善學習策略,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課堂學習將要結束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本課練習中的知識進行認真回顧與總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擴展、延伸和遷移,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
運用多元評價,讓學生“好學”。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在評價時不但要重視小組內最佳個人的評比,找到領頭雁,更要特別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看他們是否積極參與。因此,可以設計“最佳發(fā)言獎”“進步最大獎”“最佳傾聽獎” “最佳匯報獎”等。此外,還要注重對小組整體的評價,不但要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根據小組的整體表現評出“配合默契獎”“集體智慧獎”“最佳合作小組”“最佳傾聽小組”等等。
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善學”。(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赏ㄟ^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游戲、創(chuàng)設情景、猜謎語或編順口溜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內容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更要鼓勵學生就學習上不懂的問題大膽提問。(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4)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布置生活實踐類的任務,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