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
【摘 要】高中物理 “實驗視頻”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實驗”。本文從三個層面闡述了自己的主張。
【關鍵詞】物理課堂;實驗視頻;演示實驗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回歸課堂是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現(xiàn)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弱化傾向,“實驗視頻”獲取渠道通暢,一些老師圖省事,讓 “網(wǎng)絡實驗”大行其道,孰是孰非?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看法。
一、濫用“實驗視頻”不容忽視
近幾年,由于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物理課堂“實驗視頻”大行其道,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學,老師們樂意當甩手掌柜,用“實驗視頻”替代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甚至“學生的科學探究”,據(jù)我的調查,老師們樂意使用“實驗視頻”教學基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課時少,平時教學時間緊,教學壓力大,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輕技能的培養(yǎng);二是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載、制作課件方便,現(xiàn)在實行“班班通”,用課件教學方便;三是使用“實驗視頻”省時、省力、安全、易操作。這是一種值得警惕的現(xiàn)象。
奧斯特是一位熱情洋溢、重視科研和實驗的教師,他說:“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實驗開始的”?!皩嶒炓曨l”只能“輔助”教學,不能完全替代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學生的科學探究”。 “實驗視頻”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fā)揮能力,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只要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教師精心準備實驗,是可以克服教學時間不足的。
二、“實驗視頻”與“演示實驗”的比較
1.物理教學離不開演示實驗、學生科學探究
案例:“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開始猜想:可能與壓力大小、方向、面積大小、作用點等因素有關。
從學生身邊舉出一些事例,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壓面積有關。
我問學生,既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這兩個因素有關,具體怎么探究,應采用什么方法?
學生思考回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平時實驗用過)。教師出示海綿、小桌(桌腿是四個釘子)、一盒砝碼(上課時,學生看到這個小桌,沒見過,覺得很好玩,很興奮,學生有了興趣)。
我問學生,怎么探究(控制變量)?
學生思考,同桌間開始互相討論,積極舉手回答:控制壓力不變,改變受力面積應這樣做:把小桌一次正放在海綿上,一次倒放在海綿上,觀察前后兩次海綿形變量。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大小應這樣做:把小桌正放(或倒放)在海綿上,然后在小桌上加砝碼,觀察海綿形變量(學生回答的好,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進行實驗,請學生代表上臺演示,根據(jù)學生做的情況,師生給予積極的評價,什么地方做的好,給予肯定;什么地方不足需要改進、完善。雖然演示實驗費了點時間,但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這是“實驗視頻”不容易達到的教學效果。
教師也可以借這個實驗拓展一下,向學生講解,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去做這個實驗。用吃飯的平底鐵盆子代替釘腿小桌,用盛滿沙的塑料盆代替海綿,用幾塊小磚頭代替一盒砝碼,出示準備的器材(學生看到這些器材,覺得又好笑、又好玩),我演示給學生看,實驗效果很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演示過后,現(xiàn)在輪到你們做實驗了,我讓學生用文具盒中的自動筆來演示這個實驗:用兩只手指頭同時擠壓,一手指頭壓自動筆的筆尖,一手指頭壓筆尾,讓學生實驗、感受一下。我問學生有什么感受(多數(shù)會說:擠壓筆尖的手指頭感覺更疼),能不能用剛學的知識解釋一個?
通過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體驗到做實驗的樂趣,讓學生認識到做實驗其實并不難,重在積極參與,物理實驗就在我們身邊。
2.“實驗視頻”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實驗”
“實驗視頻”只是把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再重放一遍,就像電視劇一樣,學生看了就容易忘。過度的“實驗視頻”教學,只會把學生當成盛裝知識的容器,重知識、輕技能,不會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實驗技能。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提供感性材料,構建思維模型。演示實驗法是教師在講課之前通過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加強直觀教學的導入方法。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可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而且使學生感受到實驗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到所研究的問題和學習的內容上來。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演示:在倒?jié)M水的杯子上蓋一張紙片,無論杯子倒立放置,還是側著放,紙片都不會落,使學生感到不可思議,然后教師適時啟發(fā)、引導,教學內容很順利地過渡到大氣壓強上來。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做,可以叫學生上臺演示,也可以師生互動共同完成。
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不適合社會的需求、時代的發(fā)展。
三、要學會正確運用 “實驗視頻”
實驗視頻要查漏補缺。物理教學離不開現(xiàn)實的物理情境,切合學習實際的實驗視頻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學中,至少這些地方是演示實驗、探究實驗無法完成的,一是學生難以見到的且有重要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實況錄像。例如,航天發(fā)射、大型船閘、氣墊船、風力發(fā)電、核能發(fā)電、山村的水磨、激光手術、安全用電,磁懸浮列車、激光醫(yī)學、嫦娥登月、電磁炮等。二是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例如,托里拆利實驗、焦耳定律、短路實驗、鏈式反應、分子熱運動等。三是新課的導入,如《光的直線傳播》一課,上課前,可以播放一些光的直線傳播的圖片,省時省事,便于新課的導入。
各種實驗手段要相互補充。不論是師生互動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科學探究”,還是實驗視頻,都僅僅是教學手段,如何用?關鍵在教師。對于“視頻實驗”,一味追求課堂教學過程的聲音、圖像、動畫,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疲,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上網(wǎng)下載“視頻實驗”,長期以往,不但自己實驗操作能力會下降,對實驗本質的理解會降低,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象也分析不透,不能很好的解決,將不會也不能成為好教師、名師。
【參考文獻】
[1]南亦雙.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