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芹
山東省郯城縣美澳學校
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設計的一般思路摭談
李慧芹
山東省郯城縣美澳學校
生物科學是基于實驗之上的學科,沒有實驗,生物學的發(fā)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學習生物的主要方法也是實驗,了解生物生存的各種現(xiàn)象,探究生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生物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實驗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設計;思路
生物科學是基于實驗之上的學科,沒有實驗,生物學的發(fā)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學習生物的主要方法也是實驗,了解生物生存的各種現(xiàn)象,探究生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生物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實驗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生物實驗分為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兩種。
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比較,探究性實驗是指實驗者在不知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索、分析得出結論,從而形成科學概念的一種認知活動.可探究性實驗設計往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一遇到實驗設計題,尤其是要求寫出實驗設計步驟的題就頭疼,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只要掌握探究性實驗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遵循實驗設計過程中的一般原則,并加以靈活應用,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F(xiàn)就自己的一點觀點淺談如下:
要使實驗設計得科學,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對照原則:生物實驗中必須要有對照才能使結果更具有可靠性。對照一般分為空白對照、條件對照、自身對照等。例如:要探究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必須將種子分為兩份,一份將種子置于光照下,作為對照另一份置于黑暗中,根據(jù)兩組的實驗結果來得出結論才可靠。
2.單因子變量原則:就是指在整個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自變量,除了這個變量以外其他條件完全相同,這樣得出的實驗結果不同才能是因為變量引起的,而不是其他無關變量引起的。
3.等量性原則、平行重復原則.遵循平行重復原則,目的是為了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科學、可靠.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最大的結果就是是實驗得出的結論令人信服,有很強的說服力。.單因子變量原則和等量性原則,強調(diào)的方面不一致,各有側重,但是他們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都是用于平衡和消除無關變量對結果的影響.著重說明的是等量,條件是常態(tài)和適宜條件下都要等量。否則,結論和結果都是不可信的,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是必要條件。
解答實驗設計題的整體構思、過程設計、結果預測等,都要依據(jù)實驗目的.從分析實驗目的(或課題名)找出實驗變量和反應變量,是解題的關鍵。根據(jù)實驗的結果探究本次活動的目的,這是題目中給出沒有明確的實驗目的的情況。因為實驗目的與實驗結果是對應的。
明確實驗原理是正確解題的保證.從解讀題干或聯(lián)想課本相關知識來獲取實驗原理.中學生物課本的結論性斷語一般就是所謂的實驗原理。一定要學會分析和遷移,首先分析本實驗是想考察那部分生物內(nèi)容,頭腦中連接這部分內(nèi)容的知識網(wǎng)絡,從這些知識網(wǎng)絡中梳理出那個原理和結論。.比如“光合作用條件下的植物生長變化”,聯(lián)想課本知識可得實驗原理是“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正確的取材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題干上給的材料用具是分析實驗方法步驟的主要依據(jù).材料用具往往對解題有提示作用,一定要認真分析.是否都有用,是否都要用;需要考慮的是怎樣用,先用哪個后用哪個;能不能直接用,不能直接用需怎樣處理才能把干擾因素排除而只留下實驗變量;制取時用不用過濾研磨、用不用制片、用不用將種子提前浸泡。
近幾年的高考題,特別注重考察學生設計探究性實驗步驟這一環(huán)節(jié)。一些考題只需要學生對不完整的實驗步驟進行補充,而大多考題則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完整的實驗步驟。探究性實驗步驟一般可用“三步”或“四步”來總結?!叭健笔侵冈趯嶒灢牧峡芍苯邮褂玫那闆r下,而“四步”是指實驗材料不能直接使用,還需要進行預處理,把干擾因素排除而只留下實驗變量,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即具體如下:
第一步:對實驗材料進行處理,以達到實驗材料除了自變量以外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第二步:分組編號,將實驗對象根據(jù)實驗具體要求分為若干組,并分別編號為1、2、3,……或A、B、C……等。
第三步,設計對照,就是將不同的組進行變量處理。例如: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否能分解農(nóng)藥,必須把土壤均分為兩等份,裝入兩個大小相同的容器(A、B)中,一個(A)高溫滅菌,一個(B)不做處理,造成A容器的土壤中無生活的微生物,B容器的土壤中有生活的微生物,然后進行實驗,才能說明問題,這就是設置對照原則,其中A是實驗組。B是對照組在進型此實驗,讓兩個容器中的土壤在一切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惟一不同的只是A容器的土壤中有微生物,B容器的土壤中無微生物,有無微生物就成了這一實驗的單因子變量,這就是單因子變量原則。
第四步,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得出實驗結果并記錄相關現(xiàn)象或數(shù)據(jù)。其中數(shù)據(jù)可用表格或曲線來計算和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來判斷和總結,得到最后結果。實驗數(shù)據(jù)其實就是實驗的現(xiàn)象的數(shù)字表達。通過對比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結論的呈現(xiàn)形式就是對于預想結果的判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肯定預想結果,第二種是否定預想結果。結論表述一定要明確,不可混淆,必要時分開表達,有時候實驗結果可能是不止一種,要分清各類條件下的結論,要把條件和結論對應,不可混為一談。
文字的語言要簡潔,要注意表述規(guī)范,要注意多多運用題目中使用的語言。儀器的順序號碼一定要注明(如甲燒材、A試管、1號培養(yǎng)皿……),常用詞語有:“選擇長勢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種植物隨機等量分組,分別編號為A、B、C…,選擇年齡、體重(性別)、健康狀況相同的某種動物隨機等量分組,分別編號為l、2、3…;適宜、等量,相同、各、分別、顯著差異、一段時間…等。
以上是筆者在探究性實驗設計解題過程中一些粗略的看法。實踐證明,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