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在京舉辦2017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行前集訓視頻會議。會上,眾多大腕兒級專家就領事保護、海外安全、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在國外開展研究和提高研究水平等作了講座,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劉京輝還介紹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的情況,強調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這是一堂珍貴的留學啟蒙課,其實無論之于公派或自費、海外或國內的學子來說,此次“名師講堂”無疑是求學之旅中的必備攻略。本刊特意刊發(fā)其中部分內容,以期學子們能從中掌握學習的技巧、領悟留學的意義。
2017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計劃派出3.25萬人,是改革開放以來派出人數最多的一年。2013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數為1.35萬人,4年之中翻了一番多,這樣大的支持力度、發(fā)展速度,足以令世界驚訝。
明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作為拉開改革開放序幕的兩大標志性事件(擴大派遣出國留學與恢復高考)之一,也即將邁入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不出國門就可以享受越來越多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各種網上教育資源極大豐富,人們在網上也可以學習哈佛、耶魯、劍橋等世界名校的課程。那么,國家為什么仍要大力地支持公派出國留學事業(yè)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肩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
一是作為服務國家的需要,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是培養(yǎng)急需人才的重要載體。當前,全國都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各地區(qū)都在積極提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各高校也在為加速推進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實現教育國際化而奮發(fā)作為。在此過程中,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使命,每位公派留學人員都肩負著很重的責任。
這幾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在項目設計、專業(yè)設置上,緊密圍繞國家需要,對人才培養(yǎng)作出總體部署,聚焦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精心設計留學項目,加強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引導。在人才培養(yǎng)層次結構上,國家留學基金委堅持從人才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訪問學者等全覆蓋的工作局面,資助年限和方式更加靈活,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完成本科學習的可再次申請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yè)可申請讀博士,博士畢業(yè)還可以申請從事博士后研究,自費留學人員也可以申請轉為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在推動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和“雙一流”建設急需的博士人才培養(yǎng)方面,2017年的派出名額將達到1萬名。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結合國家發(fā)展急需,精心設計了非通用語種人才和國別區(qū)域研究人才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通曉當地語言和國情的急需人才。
在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yǎng)上,國家留學基金委既注重滿足國家急需,強化沿線語種人才培養(yǎng),同時也考慮相關語種人才今后的出口,通過“大語種+小語種”“專業(yè)+語言”的方式,培養(yǎng)復語型、復合型人才。目前已經為國內開設并招生的45個非通用語種培養(yǎng)了人才,并為9個國內空白語種(如格魯吉亞語、科摩羅語、提格雷尼亞語)等先行培養(yǎng)了師資。
在國別區(qū)域研究人才培養(yǎng)方面,國家留學基金委重點配合教育部國別區(qū)域研究基地,支持基地人員赴相關國家和地區(qū)深造。
國際組織是全球規(guī)則的制定機構,也是全球利益博弈的重要舞臺。對于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國家高度重視。國家留學基金委按照既能支持國家發(fā)展需要,又符合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原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聯系、簽署協(xié)議,成規(guī)模派遣實習人員。目前已有一批優(yōu)秀人才被正式錄用為國際組織職員。2017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還將支持高校設立的國際組織項目人員,以及獲得國際組織邀請的個人赴國際組織實習。
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對于培養(yǎng)重點行業(yè)、部門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急需人才也意義重大。在我國自主研發(fā)制造的大飛機C919項目等實施過程中,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針對相關部門急需,選派培養(yǎng)了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印尼海嘯、汶川地震之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積極支持國家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等相關單位,加強急需人才培養(yǎng);配合冬奧會籌備工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培養(yǎng)相關人才。近年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還專項支持相關部委、研究機構、大型國企,精準培養(yǎng)急需人才。
配合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一方面通過常規(guī)留學項目,為地方培養(yǎng)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重點針對國家西部大開發(fā)、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中部崛起等戰(zhàn)略發(fā)展需求,設立專項,創(chuàng)新選派機制。通過成班派出、“三兄弟”模式(西部高校+東部高校+國外高校),幫助中西部地區(qū)培養(yǎng)急需人才,促進中西部地區(qū)對外合作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
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也為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培養(yǎng)了一大批骨干力量。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快,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作了非常大的貢獻。截至目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和“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中,已有1600余人入選國家各類重點人才計劃,23.9%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4.7%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3%的“青年千人”、38.9%的“青年長江學者”都來自國家公派留學人員。
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為例,該項目被國際上稱為新世紀以來最大、最具影響力和發(fā)展?jié)摿Φ膰H學生流動項目。截至2016年底,該項目共派出5.5萬余人。2014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委托教育研究機構對已回國的1.6萬名項目人員進行的問卷調查和跟蹤評估顯示,82.7%的學生畢業(yè)回國以后進入高校和研究機構工作。
2016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新資助3萬余人出國留學,有2.25萬名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學成回國,為國家發(fā)展建設發(fā)揮作用。
二是對留學人員個人而言,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收獲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在跨文化背景下開展國際交往的能力。對于訪問學者等在職人員類的留學人員而言,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還是尋找國際合作伙伴、開展聯合研究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對于中西部地區(qū)高校,許多校際層面的國際合作都離不開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的牽線搭橋。對于學生類的留學人員而言,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寶貴經歷,將極大拓寬他們的視野,對于他們今后所從事的工作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對即將踏上海外留學新征程的學子,我想提幾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圓滿完成留學目標。作為一名光榮的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承擔著家庭的囑托、單位的期望、國家的使命。留學的日子,既漫長又短暫,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成為“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在服務國家發(fā)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大家在國外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要始終把自身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大勢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圍繞國家需要,調整完善研修方向,為今后回國施展抱負、開創(chuàng)事業(yè)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出國留學的高校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而言,更要抓住難得機遇,嚴格自我要求,積極與國外專家同行對話交流,不斷提升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在“雙一流”建設中作出貢獻。
二是希望大家積極主動與派出單位和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等保持聯系,配合相關工作安排。作為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嚴格要求自己,要主動與派出單位和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保持聯系,嚴格遵守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有關管理規(guī)定,本科生和訪問學者每3個月、聯合培養(yǎng)博士生每學期必須要向派出單位和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提交研修和學習報告;國家公派博士生要及時通過信息系統(tǒng)等將國外最新聯系方式告知國家留學基金委,認真對待國家留學基金委組織開展的學業(yè)進展情況年度復核。這也是保證國家留學效益的重要措施。
三是希望大家做好中外友好的民間大使。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是國家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載體。大家在外留學期間,能夠零距離接觸各國精英群體和主流社會,對于增信釋疑、擴大中國的“朋友圈”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積極走出去、交朋友,融入當地社會,以切身經歷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配合駐外使領館安排,積極做好人文交流使者,主動向留學所在單位的同事、同學講好中國故事。
四是希望大家安全留學、健康留學、文明留學、成功留學。安全是第一位的。近年來,留學生溺水、交通意外、失竊等安全事件時有發(fā)生。希望大家高度重視,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在外期間,積極接受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的管理與服務,及時了解所在國家的法律和文化,提高應變能力,確保自身生命和財產安全。
身心健康是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外期間,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都面臨較大變化,要特別注意身心健康。在國外遇到困難要學會自我排遣、自我調適,必要時要及時與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領事保護人員、家人、同學聯系,或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及時聯系,尋求幫助。
文明守禮不僅是個人小節(jié),也關系到國家形象。在外期間,要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法規(guī),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做文明守法的留學人員。在當好學生學者的同時,也要當好文明使者,積極對外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多元、多樣的,對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而言,成功的標準就是學有所成、發(fā)揮作用。2016年10月,國家留學基金委建立了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平臺,為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回國發(fā)揮作用牽線搭橋。今后,國家留學基金還將不斷改進和完善,為廣大留學人員回國發(fā)展、為國服務特別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支撐。(作者系國家留學基金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