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黎梅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形式。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與討論是課堂的常規(guī)。”因此小組合作是隨著教育改革而誕生的一種學習方式。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實踐與論證,初見成效。
關鍵詞:小組合作;管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中圖分類號:G424
1.合理分小組
合理分小組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組建小組,讓孩子們自主為自己的小組起名,組內成員按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來劃分,根據孩子們的能力學識基礎,為了實現合作的有序性,我把組內成員按1至4號排好:1號都是發(fā)言積極、學習自覺、有組織能力的學生;2號、3號次之,4號基本上是學困生。這樣做是為了教師在安排合作任務時心中有數,合理分工。其主要作用是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小組內互幫互學,共同進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2.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新課標要求老師精講多練,目前大部分老師已將如何設計精彩的課堂定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剛開始實施小組合作的時候,我所帶學生正好是一年級新生,孩子們年齡小,自律能力差。而我也是初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說確實碰到了很多困難。當我提出一個問題后讓學生討論,教室里馬上出現熱烈討論的場面。但是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這是一種假熱鬧,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或者只有一兩個人發(fā)言,其他人一言不發(fā),或者有的小組借此機會閑聊、說笑等。
3.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后的匯報交流是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剛開始匯報交流時,我會讓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匯報,請其他學生補充。在后期的匯報中,我會適當降低難度,讓班上學困生進行匯報……每次討論后我都會進行總結:哪幾個組討論時組織有序,哪幾個組組員發(fā)言時聽得認真,聽后有補充。結合計分表,我會隨時將以上信息反饋給學生,每個小組里習慣當看客聽眾的學生在組長的鼓勵與帶動下,也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討論交流,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所以自學時能用心,合作時較虛心,匯報時有信心。 做好了捆綁式評價,就成功地邁出了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
4.發(fā)揮教師的指導督促作用
要想成功上好一節(jié)小組合作課,教師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二步。教師先要做好課前預案,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接受能力、基礎知識等,適當制定出有層次、有梯度的合作任務,讓學生層層深入,逐步自主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如果小組成員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就是無效的、無意義的。因此,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我特意設計了預學學習單,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特意制定了獨立完成的任務及合作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在溫故知新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大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給小組提供合作展示的平臺
評價展示是小組合作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只有經常進行展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潛能。因此,展示是推動小組成長的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匯報中,我不僅看到了1號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更可喜的是班上的學困生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主觀能動性明顯提高,學習興趣與日俱增。尤其是學期末進行的優(yōu)秀合作小組的評選,更是激發(fā)了各個小組互比互學的激情。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多為學生提供機會,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
6.讓學生學會互動
隨著小組合作趨于成熟,不只在課堂教學中,我把它延伸到學校各種活動中,比一比哪個小組更守紀律,看一看哪個小組的自學能力更強,哪個小組課外知識掌握得更多,哪個小組更懂文明禮儀……小組的榮譽感激勵著每個學生。更為可喜的是我發(fā)現不少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學會了如何互動評價、委婉地提出建議、真誠地贊美他人,而且能利用小組的榮譽感來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意識、學習能力都已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就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篤勤.小組合作學習行動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4(1).
[2]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寧夏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