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杰 唐艷平 龐貞平
【摘要】 目的 評價未病先防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的影響。方法 150例健康體檢為亞健康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 各75例。對照組給予一般指導, 干預組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導下運用未病先防的理念對研究對象給予干預, 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jié)果 干預組總有效率為8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未病先防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 未病先防;亞健康;健康狀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fluence by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on state of health in sub-health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0 sub-health peopl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guidanc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in accordance with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8.00% than 74.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contain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ate of health in sub-health population.
【Key words】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Sub-health; State of health
亞健康有“次健康”、“第三狀態(tài)”等稱謂, 主要指非病非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tài)[1], 也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次等健康狀態(tài), 是未病先防的關(guān)鍵時期。本課題通過實驗的方式, 觀察了其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是否有改善作用, 同時也為進一步縱向研究未病先防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的影響奠定基礎(chǔ)。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廣東省東莞市中醫(yī)院及本中心健康體檢為亞健康者150例為研究對象, 入選標準參照 2006 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頒布的《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2], 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 各75例。干預組:男35例, 女40例, 平均年齡(45.6±8.3)歲。對照組:男37例, 女38例, 平均年齡(47.2±9.5)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指導, 進行短信及電話隨訪。干預組: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導下運用未病先防的理念對研究對象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并進行短信及電話隨訪, 適時對方案作出調(diào)整, 具體參照相關(guān)文獻[3-6]。
1. 3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6個月,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均填寫《亞健康軀體癥狀及社會適應能力觀察表》[7]。顯效:干預6個月后, 計分較干預前減少 >50%。有效: 干預6個月后, 計分較干預前減少 20%~50%。無效: 干預6個月后, 計分較干預前減少 <2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干預組總有效率為8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亞健康人群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身體不適狀態(tài)[8], 其進展與臟腑功能強弱、氣血、陰陽失衡關(guān)系密切, 是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狀態(tài)。宮翠姣[9]對大連市某公立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者進行了調(diào)查, 認為絕大多數(shù)體檢者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而且體檢者多數(shù)自我保健意識薄弱, 具有通過醫(yī)護人員和社區(qū)講座獲取健康保健知識的意愿。
“治未病”思想首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10], 學術(shù)思想源遠流長, 它不僅是一種目標、理念, 更是一種臨床境界?!爸挝床 斌w現(xiàn)出了祖國醫(yī)學文化的優(yōu)勢, 按照人體生命信息與人體健康情況動態(tài)的變化[11], 提倡病安從來、恬淡虛無的理念,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疾病預防思維。羅俊英[12]觀察了治未病理念用于亞健康人群體檢中的效果, 認為在亞健康人群體檢中采用治未病理念, 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中, 選擇了廣東省東莞市中醫(yī)院及本中心就診的健康體檢亞健康者為研究對象, 觀察了未病先防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 干預組總有效率為8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6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未病先防對亞健康人群健康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董永紅.中青年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原因分析. 醫(yī)學信息, 2016, 29(28):249-250.
[2]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6:12.
[3] 楊瑞芳. “治未病”思想對亞健康人群護理的啟示.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1, 20(19):68.
[4] 楊菊香, 涂春蘭, 李志峰, 等. 治未病理念應用于亞健康人群體檢中的健康促進效果觀察. 護理學報, 2014(15):61-64.
[5] 崔杰, 高超. 基于“治未病”思想淺探健康管理對亞健康人群的意義.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4):446-448.
[6] 仲靜. 中醫(yī)“治未病”綜合干預對體檢亞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0):259-260.
[7] 袁曙光, 袁文龍.中醫(yī)導引法治療亞健康41例療效觀察.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2, 29(6):40-41.
[8] 王立國, 部愛賢. 從中醫(yī)情志學說思考亞健康狀態(tài).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6, 8(19):64-65.
[9] 宮翠姣.大連市某公立醫(yī)院400名體檢者體檢需求的調(diào)查分析.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6, 13(4):111-114.
[10] 李艷林. 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防治淺析.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5):137-138.
[11] 張景輝.體質(zhì)辨識在社區(qū)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24):268-269.
[12] 羅俊英. 治未病理念應用于亞健康人群體檢中的效果探析.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6, 14(20):56-57.
[收稿日期: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