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卿
(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山東 煙臺 264670)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策略研究
——以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為例
高文卿
(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山東 煙臺 264670)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在各自專業(yè)領域內熟練掌握計算機理論與技能并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開展本門課程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采用深度學習理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結合深度學習有關理論,分析深度學習的相關特征的基礎上,探究深度學習在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中有效教學應用,進而提出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學習策略。
高職學生;深度學習;學習策略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除了給予教育進步有力的技術支持,并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日漸深遠的影響。2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培養(yǎng)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國家在注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同時,也強調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差異大,同一知識點掌握程度不同;教學內容增加,但教學時數減少,導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變差;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性不高;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等問題。因此,高職學生在本門課程學習中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呈現形式,還需要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思考。深度學習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國外研究綜述中,Ference Marton和 Roger Saljo在聯名發(fā)表的《學習的本質區(qū)別:結果和過程》中首次提出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的概念,并且認為深度學習是與孤立記憶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識的淺層學習時的一個概念,強調了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學習,靈活、熟練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Weigel,Vanb在 《Deep Learning for a Digital Age: Technology’s Untapped Potential to Enrich Higher Education》中,認為信息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時應該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并且促進學生在新領域進行探索。[3]
國內研究綜述中,何玲和黎加厚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一文中提出,深度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個人理解之上的學習,是在已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批判性地融入新思想和新觀念,將已有的知識結構應用、遷移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從而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4]景紅娜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研究》中提出,將深度學習歸納為簡單學習、理解、領會、方法與技能、遷移與應用、評價與創(chuàng)造七種主要的過程,選擇Moodle作為教學平臺,開展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傳統教學模式與深層學習模式的準實驗研究,驗證網絡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模式的效果,找出其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5]
2.1 注重對事物的批判理解
深度學習要求學習者對任何事物保持冷靜理智的批判、質疑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新知識的雙面性,從而批判性的理解深層知識和復雜概念。
2.2 強調信息整合
一方面,深度學習強調對多學科知識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另一方面,深度學習強調對新舊知識和信息的整合,它提倡將新信息與已知概念和原理聯系起來,整合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引起對新的知識信息的理解、長期保持及遷移應用。
2.3 促進知識建構
在知識時代發(fā)展過程中,深度學習能夠促進知識的建構,學習者通過深度學習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在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之上建構起新習得的知識。深度學習幫助學習者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讓他們學會利用各種搜索工具尋求所需學習資源,使用學習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并引導學習者探究比較不同的看法和觀念,進而建構個人知識體系。
2.4 面向問題解決
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要求學習者面對并解決現實復雜問題,但學習結果很難以外顯的形式表現出來。
圖1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深度學習教學設計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理念,其實現途徑是發(fā)揮高職教師的指導作用。在高等職業(yè)學?!队嬎銠C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深度學習,強調的是對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資源的準備、教學策略下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具體來說,在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促進深度學習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設計中的實現。
3.1 高職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準備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分析高職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經驗,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安排自學內容給予學生充足時間進行個人學習。教學問題的設計也應引導學生逐步探索解疑的思維過程,養(yǎng)成學生主動探索的習慣,從而進行自主性學習。
3.2 為高職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的真實性有利于學生深度學習的實現,它具有靈活性、遷移性,教師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并進行反思,進而進行深度學習。
3.3 高職教師開展主題性學習活動
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思維發(fā)展存在一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高階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其實現途徑是深層次高水平的問題設計。高職教師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設計高水平問題,充分體現“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教師為學生通過對學習主題的理解,觀察相應的實踐操作,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問題設計的歸納總結,從而完成知識的構建。
3.4 高職教師組織開展合作學習
開展合作學習對深度學習的實現具有推動作用。在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教師組織合作學習活動,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主題,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在專題合作學習中各小組間與小組內部共享學習資源,開展頭腦風暴促進共同進步,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3.5 高職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
對教學過程的總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評價,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從總結性評價轉變?yōu)樾纬尚栽u價,更應該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同時,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一個電子檔案袋,跟蹤分析每一個學生的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向學生反應自身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量化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促進學生縱向發(fā)展。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下的深度學習,對于教師而言就是要借助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和多樣化教學策略、豐富的教學評價以及提供認知工具,在教學中培養(yǎng)高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能力。
4.1 提升高職學生對知識管理的能力
在高等職業(yè)院校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或其他移動設備,進行個人知識的管理,進而建立個人知識體系?!队嬎銠C文化基礎》課堂中,學生可根據個人知識需求,運用百度云盤等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對知識進行學習、保存和共享。微博也是一個能夠進行信息知識共享和反饋的平臺,使學習者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大量的個性化信息,方便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高職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等學習工具,在面對復雜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通過繪制出個人學習思路與系統知識體系來理清思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高職學生充分運用個人知識管理工具來培養(yǎng)知識管理能力,有利于加強深度學習對個人發(fā)展的影響。[10]
4.2 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深度學習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來說,批判性思維本質上是學習者對任何事物與知識都保持懷疑,進而對事物進行驗證理解的思維過程。教育者應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對一切真理和權威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而不是引導學生一味“惟命是從、循規(guī)蹈矩”。另外,當學生在生活和課堂中產生疑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技術,為“疑問”尋找出相關的理論和依據進而驗證猜想,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有利于推動高職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4.3 高職學生可利用網絡環(huán)境尋求學習資源
當今社會正在向信息型、學習型社會轉變,學生對知識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教師課堂講授,對知識的需求是全面的、多樣的。因此,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堂進行深度學習時需要網絡環(huán)境給的客觀支持,而學習資源的多樣化、豐富性特點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例如高職學生可以利用百度和360搜索等各種搜索引擎工具,有針對性地查找所需的學習資源,解決計算機課堂中產生的問題,也能提高高職生深度學習的效率。
4.4 加強高職師生與生生間的合作交流
深度學習在教學中的進行體現在合作學習與協作學習。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堂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學習專題,學生確立小組合作學習并進行分工。在最后的小組討論階段,各小組相互交流、評價學習成果,這樣有利于高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建立和成就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師生與生生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可以利用 QQ、微信和電子郵件等交流工具及時進行互動指導。
4.5 個人對學習進行評價和反思
評價和反思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思是一種學習者自身主動進行糾正偏差,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的內化過程。高職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利用電子績效評估系統、電子檔案袋等評價工具支持自己在“反思中學習”,幫助個人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同時,微博、博客等學習平臺也可對自身學習進行評價和反思,促成學習者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生產者和創(chuàng)造者,支持學習者進行評價和反思有利于促進個體的高級思維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聯系深度學習理論,進一步探索在高等職業(y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和學習策略,對在信息化時代下深度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希望本文能夠引發(fā)更多學者的興趣,涌現出更多有深度學習的研究,從而促進信息技術下深度學習理念在發(fā)展與完善過程時的應用。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OL].http://www.edu.cn/htm l/info/10plan/gh fb.shtm l.2012,(03).
[2]M arton,F.,Saljo,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I-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4-11.
[3]W eigel,Van B.Deep Learning for a Digital Age:Technology’sUntapped Potential to Enrich Higher Education [EB/OL]. http://teachopolis.org/library/deep_learning.htm.
[4]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20-30.
[5]景紅娜.網絡環(huán)境下深層學習研究[D].徐州:徐州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黃素華】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In-Depth Study——Taking the Course of Com 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as an Exam ple
GAO Wen-qing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264670, Chin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tenet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is to train high-end talents who are capable of conducting computer skills in their professional fields.To realize it,the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adopt the concept of in-depth study and applies it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s therefore influences the students.The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in-depth study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theory,and investigates into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concepts and theories,thus proposing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in-depth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depth study; Learning strategies
G718.6
A
1671-9565(2017)02-072-03
2017-05-13
高文卿(1974-),女,山東海陽人,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8級在職研究生,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