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成
【摘要】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的重要科目,對于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學生進入理想的大學更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現代課堂中,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研究和思考的課題。當前數學教學較之傳統(tǒng)教學而言,其理念和模式都更加革新和優(yōu)化,但依然存在一些實踐問題,例如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認知度不高、學習范圍狹窄、定位不準確等,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缺乏高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力度不夠等等,都容易降低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不能進一步完善數學教學體系。因此,教師應當擺脫“應試教學”的傳統(tǒng)思想束縛,創(chuàng)設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課堂不留死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性數學思維能力,為素質教育的推進作出實際性的努力。
【關鍵詞】 素質教育 高中數學 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7-031-01
0
1.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
高中生的學習科目較多,需要學習和記憶的內容繁雜,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引發(fā)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保持較為高漲的學習興趣,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能夠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能夠為學生提供內在驅動力的數學情境,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積極開展學習活動?!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毕啾扔谄渌c學生生活更貼近的科目,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但同樣都很有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做好引導者的工作,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能培養(yǎng)自己解決實際性問題的能力,并了解到數學知識是能夠提高生活質量的工具,從而主動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最終做到學為己用,真正培養(yǎng)出數學思維,掌握教材中的數學理論,并運用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整合,做到兼具自身數學知識系統(tǒng)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合適的數學生活情境,也就是運用了恰當的數學教學方法和策略,能夠多角度的將數學知識滲透進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實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整體提升
在進入大學以前,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貫徹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進入大學后的理工科系等也都少不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對于學生的各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隨著學生學習興趣、能力差異等的變化,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能力不能始終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由此產生不可避免的數學學習差異。因此,教師應當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實施分層教學,為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整體性的提高。每一個學習章節(jié)都有基礎性的問題和提升性的問題,對于一些學生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或是數學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較弱的學生,或是將學習差異小的學生分為一組,解答不同梯次的問題等。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教師應當適當提醒,及時跟進,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討論氛圍,不斷注意學生的討論過程,讓學生能夠在討論中解決問題,提高數學能力,并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在學生解題過程中產生困難時,教師不應立刻為學生解答,而是要適當引導,讓學生盡可能的自己解決,即使學生解答錯誤,教師也不應立刻糾正,而是讓學生不斷研究和討論,讓學生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都具有促進作用。在小組討論時,教師也可以規(guī)定解答時間,或進行比賽,讓學生的大腦高速運轉,在熱烈討論、積極爭論的過程中,加深師生聯(lián)系,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并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的數學素養(yǎng)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提高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傳統(tǒng)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差距,要讓學生理解到數學的現實意義略有一些困難。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開始逐漸涉及到概率、微積分、統(tǒng)計學、向量等知識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了更強的聯(lián)系,為教師應用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高中數學中的抽象性理論較多,如果教師不能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就容易造成學生認知上的誤區(qū),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淺。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應當提高應用意識,運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提高實踐能力上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從學生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關聯(lián)問題,起到銜接新知識的作用,后讓學生自由討論,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與新知識點相關的解法,讓學生運用基礎數學知識和新的運算技能解決問題,在學生解題過程中就能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知識,而非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容易認識到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而學會自我反思、自我復習,培養(yǎng)出數學思維。高中數學并非為學生考試而學,而是與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工作掛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在學習“數列”的知識后,學生就能夠解答與儲蓄相關的問題了。學習“集合”相關知識后,學生就能計算出活動參賽人數等類似問題了??偠灾瑪祵W滲透進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是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關鍵之一。在實踐教學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數學運用能力,能夠切實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李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2(20):74-75.
[2]陳家才.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J].新課程(教師版),2011(4):44.
[3]毛召兵.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效率[J].大觀周刊,2012(25):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