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電化教育館,貴州安順,561000)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它廣泛地存在于我國社會之中,帶動著我國社會進程向前發(fā)展。教育信息化也是中國信息化浪潮中的一部分,它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讓我國學生能夠接受多種類型的教學,學習到內容豐富的知識,提升個人水平,在未來為我國的發(fā)展提供保障。目前,在中國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國家以及教育部門需要認識到這些問題的重要性,打破這些困境,保證中國教育信息化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中國 教育信息化 困境 發(fā)展
一、中國教育信息化概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能夠引起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教育信息化能夠提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促進我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眾多發(fā)達國家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策略。我國一直較為重視教育信息化,針對教育信息化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衛(wèi)星系統(tǒng)與教研網絡,并且將二者進行結合,對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建設,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各個省市之間的教育系統(tǒng)展開聯(lián)系,與各地的教育機構直接進行溝通,構建相關的教學體系,給各地、各級的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信息化環(huán)境的建設一直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我國中小學與高校的局域網、校園網、網絡教室以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已經基本成型,大多數中小學以及高??梢詫崿F(xiàn)網絡授課或網絡考試,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較多的便利。部分高校的校園網已經建設完備,成為高校師生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校園網連接慢、速度慢的問題給高校師生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部分網頁無法正常打開,導致眾多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信息化資源是進行網絡學習、網絡課程實施的必要保證,它能夠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眾多教師參與到信息化資源的建設中,關于信息化資源庫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而且其中包含數量眾多的適合網絡教學的課件,它讓網絡教學的應用擁有了一定條件。但是實際上,信息化資源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教師過于注重信息化資源的搜集,沒有注意信息化資源的具體內容,導致很多信息化資源缺乏實用性,而且部分信息化資源內容過于陳舊,已經不適應當今時代的教學。
二、中國教育信息化面臨的困境
(一)教師自身能力不足
教師自身不了解信息化知識,不能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是目前中國教育信息化面臨的首要困境。很多教師自身觀念較為陳舊,拒絕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仍舊沿用原有的教學方法,這不僅阻礙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的進行,也給學生學習帶來了諸多困擾。很多教師的素質、教學方法以及知識結構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教學的要求,他們的教學會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產生不良影響。在教師培訓上沒有體現(xiàn)出教育信息化的內容,在教師考試中也缺乏教育信息化的試題,這讓我國教師形成了錯誤的認識,即信息化與教育無關。教師是進行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如果教師能力不足,缺乏信息化知識,那么必然會阻礙我國信息化教學。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在很多中小學,計算機與網絡還沒有完全普及,部分中小學雖然已經安裝計算機,設置了網絡,但是利用率較低,而且部分設施建設不足,無法滿足中小學進行的教學活動,影響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行。我國只有東南、東北以及北方的中小學普及了計算機與網絡,西部以及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還沒有條件進行計算機與網絡建設,這些地區(qū)的中小學生無法感到教育信息化的氣息,眾多教學資源無法共享?;A設施建設不足限制了諸多工作的正常進行,例如教學資源較為匱乏,教學資源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降低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
(三)管理體制不健全
教育信息化對于我國教育而言是一次較大的變革,網絡的建設、計算機的配備以及各類教學資源的搜集、整理與利用都需要眾多機構與人員的參與,例如中小學教師、各個企業(yè)以及教育部門。國家對于教育信息化缺乏較為完備的政策,對教育信息化中的各個工作細節(jié)缺乏相關標準,因此,與教育信息化相關的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缺陷,無法在教育信息化的實際過程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這也是當前中國教育信息化面臨的困境。
三、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策略
(一)對教育信息化建立正確的認識
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的特征,也是我國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堅定地執(zhí)行信息化戰(zhàn)略,因此教育信息化可以被理解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它關系到國家日后的發(fā)展道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與努力,而并非只是幾所學校、幾家企業(yè)就能夠完成的。政府部門需要對教育信息化建立正確的認識,將其列入自身的工作計劃,保證對其擁有足夠的重視。各個地方企業(yè)也應該參與到教育信息化之中,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推動者,為各個學校提供電腦等基礎設施,幫助學校進行網絡建設。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教師也需要對教育信息化樹立正確的觀念,為教育信息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讓社會各界認識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的資金投入
教育信息化需要計算機與網絡在各個學校的普及,教師能夠運用計算機與網絡對學生進行教學,因此,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教育部門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的資金投入。首先,國家應該發(fā)揮作用,將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資金列入自身的財政預算,讓教育信息化可以受到國家提供的資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應該為教育信息化撥出部分資金;其次,需要發(fā)揮社會和企業(yè)的力量,爭取社會與企業(yè)對教育信息化的支持,讓每所學校、每個教師與學生都能夠使用計算機與網絡,享受到它們帶來的益處,以此來推動中國教育信息化。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育部門需要讓教師認識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計算機與網絡進行使用,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程度。在教師培訓以及教師考試中增加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內容,并且增設計算機操作考試,提升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讓他們能夠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應用。對現(xiàn)有的在職教師進行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知識培訓,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計算機使用水平。教師是教學的直接執(zhí)行者,他們的能力、素質與我國教育信息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育部門需要注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焦建利,賈義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觀政策與戰(zhàn)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01):25-32.
[2]王瑛,鄭艷敏,賈義敏,任改梅,周曉清.教育信息化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06):3-14.
作者簡介:龔忠祥(1985.01-),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二級職稱,在安順市電化教育館從事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育融合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