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具有突出地位,對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針對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采用整體性教學模式的應對措施,并就相關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整體性;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高中學生通過文言文學習,不僅可以掌握文言基礎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當前文言文教學存在一種舍本逐末的誤區(qū):為了應試,教師往往只注重字詞、句式等零碎式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文言文原本具有的整體美感,忽略了學生語文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逐漸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因此,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引入整體性教學極為必要。
一、整體性視角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一)重零碎講解,輕總結歸納
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一般會采取如下流程:首先介紹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對文章逐字逐句講解分析,最后總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色。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容易造成講解的枯燥乏味。最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將主要精力用于字、詞、句的分析,而忽視了總結歸納,造成學生對文言語法一知半解,難以從整體上學習和掌握高中文言知識。
(二)不重視選文的整體性
由于高中語文教材的篇幅限制和教學需要,只能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優(yōu)秀文言文作品,甚至是作品的片段選入教材,這必然導致選文的不完整性,使學生不能從整體上認識和了解古代文化及其發(fā)展脈絡。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內(nèi)容選擇,很少進行有效補充,學生也就不能從整體上掌控和欣賞作品。
(三)文言文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相分離
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央適時提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文言文作品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學在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也擔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出于考試需要,只重視文言知識的介紹,而較少對作品所蘊含的文化進行深層挖掘。
二、高中文言文整體性教學實施策略
(一)加強字、詞、句的整體性教學
針對教師將主要精力用于字、詞、句的分析,而忽視了總結歸納的問題,要不斷加強字、詞、句的整體性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字詞。例如在《屈原列傳》中,學生會首次接觸到“邇”這個詞,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但是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不難推測出是近的意思。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通過具體語境分析詞義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感。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字、詞的歸納總結。學生在進入高中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因此,高中教師不能只進行零散化的字詞教學,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做好對學過的字詞等文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常見字詞的不同義項,并能結合具體的文本去理解和運用。
(二)加強對作品的整體性把握
針對教材選文的不完整性以及學生不能從整體上掌控和欣賞作品的缺陷,建議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強化對作品的整體性把握。首先,對作品的整體性把握,體現(xiàn)在對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的整體把握上。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文化代表,承載著作者的經(jīng)歷、思想和抱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力求使學生對文章作者和寫作背景有全面了解,指導學生在分析文章的同時,深刻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其次,對作品的整體性把握還體現(xiàn)在選文選篇的整體把握上。由于編撰教材的需要,許多篇幅較長的優(yōu)秀作品只有一部分被選入教材,這樣就不能使學生完整把握整篇文章。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補充重要的課外選篇或著作,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不斷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要注重教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
文言文作品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言與文化的整體結合。因此,文言文教學對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文言文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文化背景,使學生感受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所以,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中,不能重言輕文,將文言文教學與文化傳承割裂開來,要文言與文化并重并行,通過課堂教學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例如教師在進行《詩經(jīng)》教學時,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先秦詩歌的基本文體知識,還要結合這些詩歌給學生講解當時的祭祀、戰(zhàn)爭、節(jié)日、民俗等傳統(tǒng)文化,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強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認同感。
三、結語
總之,文言作品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哲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tǒng)的零碎化教學模式,在整體性教學理念指引下,通過文言文整體性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促進高中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少山.守正出新,突破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困局[J].語文知識,2015(8).
[2]童鹿超.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8).
[3]邵紅梅.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6(36).
作者簡介:楊娟,女,1982年生,四川自貢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語文教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