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娜
【摘要】領導者和組織單位的追隨者認同,領導者的依賴和授權通常歸功于組織中的變革型領導力。變革型領導與追隨者的依賴和賦權有著積極的關系,個人認同調動了轉型領導與追隨者對領導者依賴之間的關系,而社會認同則調動了轉型領導與追隨者賦權之間的關系。本文對變革型領導與交易型領導、魅力型領導等有關領導理論的關系進行了比較。最后對變革型領導理論授權與依賴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變革型領導 授權 依賴 認同
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變革型領導力對員工的動機和表現(xiàn)有很大的影響。首先,正如Yukl(1998)得出的結論,“變革型領導可能涉及到各種不同的影響過程”。本文認為變革型領導對追隨者產(chǎn)生影響的兩種機制是建立與領導的個人認同和與工作單位的社會認同。
變革型領導理論表明,這樣的領導很可能會導致追隨者的成長、獨立和授權。然而,有影響力的領導也可能導致追隨者對領導者的依賴的弱化。對領導人的依賴表現(xiàn)于下屬在其領導干部的指導下才有能力進行工作和作出決定。在心理上,這意味著下屬的動機和自尊依賴于領導的認可和認可。相反,增強權力意味著獨立和自主權。一個有權力的人善于自我激勵,并且相信他/她能夠成功應付和執(zhí)行的能力。
然而,個人和社會認同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盡管權力和依賴結構在魅力和變革型領導理論中的核心地位,但很少有系統(tǒng)地研究變革型領導與這些結果之間的關系。
授權。變革型領導對追隨者績效的影響通常被解釋為源自追隨者發(fā)展和賦權的因素,這增加了他們的能力和動力。賦予追隨者權力通常是區(qū)分這種領導和交易型領導的主要特征之一,這種權力不鼓勵追隨者,而只是影響他們的行為。為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變革型領導包括授權的行為,增強追隨者自己思考的能力,并鼓勵他們提出新的創(chuàng)意。
依賴。盡管廣泛地提到可以促進追隨者賦權的轉型行為,變革型領導也包括那些有可能在追隨者中產(chǎn)生對領導者依賴性的魅力行為。魅力型領導理論認為,這些領導行為可能導致追隨者將領導者視為非凡和特殊的形象,從而依賴領導者的指導和啟發(fā)。由于變革型領導與魅力型領導行為的相似性,如魅力領導理論所描述的內容以及變革型領導的魅力成分,變革型領導似乎也可能引發(fā)追隨者的依賴感。
變革型領導可能通過影響他們的情感對追隨者施加影響。從表面上看,有趣的是變革型領導更傾向于領導的個人認同而不是社會認同。然而,這個發(fā)現(xiàn)并不奇怪,因為后者很可能受到領導者性格和行為之外的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群體的組成、歷史及其凝聚力。雖然領導者可以影響成員對團體的認同,但對這種認同的影響比對追隨者個人身份認同的影響更為有限。
追隨者的授權和依賴并不是對立的。相反,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因為依賴和授權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相當弱。此外,由于依賴和賦權與變革型領導正相關,同一類型的領導可能與賦權和依賴性同時相關。不同的機制(個人或社會認同)至少可以部分地解釋變革型領導的這些不同結果(授權和追隨者的依賴)??梢缘弥?,與工作單位的社會認同介導了變革型領導與授權之間的關系,而與領導者的個人認同調解了變革型領導與依賴之間的關系。
顯然,追隨者的依賴和授權以及變革型領導與社會和個人認同之間的關系比文獻中的更為復雜。進一步的研究應該通過檢查其他領導行為,特別是與“個性化魅力”類型相關聯(lián)的行為是否可能導致依賴而不賦予權力,賦權和依賴是否混合不同的追隨者——領袖之間不同階段的關系。例如,可能在早期階段,對領導者的一些依賴是領導授權的必要條件,而在后期階段,授權取決于追隨者與領導者的獨立性以及他們的肯定和認可。追隨者也有可能在其工作的某些方面獲得授權(例如,為客戶提供服務),并依賴于領導者在其工作的其他方面(例如決策過程)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此外,追隨者之間的個性差異(例如,他們對依賴或授權的傾向性)及其與領導者互動的方式可能會影響領導者,并說明領導者以多種方式影響的能力。此外,在道德和不道德領袖的情況下,個人對領導者的認同、對群體的社會認同以及對領導者的依賴性的后果可能完全不同。
此外,身份認同,賦權和依賴不僅僅取決于領導者的行為。例如,Bion(1974)描述了在不完全取決于領導者的群體中依賴感知的發(fā)展。這表明,高度相互依賴可能會影響群體社會認同的水平。未來應該著眼于領導者對追隨者認同,授權和依賴的影響,以及可能影響這些變量的其他背景因素的背景。此外,應對授權得出更廣泛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得出關于變革型領導能力,認同能力和賦權能力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Kark R, Shamir B, Chen G. The two face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mpowerment and dependenc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2).
[2]Howell J M. Two faces of charisma: Socialized and personalize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J]. 1988.
[3]Chen G, Bliese P D. The rol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leadership in predicting self-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evidence for discontinuit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 (3).
[4]Bono J E, Judge T A. Personality and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