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光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是一門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課程,體現(xiàn)了“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特征。但當前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仍存在理念不明、體驗不深、流程不暢等弊端。為此,必須把握課程特點,實現(xiàn)小學思想品德課堂優(yōu)化,以達到最佳育人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思想品德;優(yōu)化教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是生活的內容,學習是學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是教學的源頭。思想品德課就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筆者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為課堂奠定基礎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讓學生道德意識得到提升,還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有不僅利于提高學生道德情操,而且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如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校風、設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使學生的身心于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開朗的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小學教師在思品課教學中應該設法陶冶學生的心靈。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組織學生看了一個小品,內容是某同學因一點小事而生氣,然后讓大家討論:生氣好不好?為什么?使大家認識到生氣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沒有好處,經常生氣不但容易得病,而且還會影響到與別人的關系,老師、家長、同學都不喜歡好生氣的人。在課堂教學之余,老師積極進行良好班集體的建設,經常組織“班級之最”的評選。凡是在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等方面有進步的同學,就能得到一個相應的榮譽稱號,并且他的名字還要被寫上“班級之最”光榮榜。這樣,就在班級營造起了一種和睦相處、團結互愛、積極向上的氛圍。久而久之,這個班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習也會更加刻苦,班上因一點小事而相互吵鬧的現(xiàn)象也就基本不會出現(xiàn)了。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容易接受,同時,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也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思想誤區(qū),因此,重視良好集體氛圍創(chuàng)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讓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學習中得到提升,而且為活化思想品德課堂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充分利用教材,靈活把握課堂
目前,教材是小學生思想品德課堂唯一的硬件資料,而且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小學生對教材依賴性相對比較強,而且也十分的相信教材。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新課程也倡導:教師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程的開放性為教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學內容留出大量空間上,教師對教育內容和教學時間進行靈活、合理的調整,更能有效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我們應該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抓住學生特點,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學生發(fā)揮的空間。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將教材放在一邊,教材為課堂指明了方向,教者需要根據(jù)教材和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打造一個活的、真的、動的、用的開放性課堂。
三、設計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要跨越這思想和行為中的小小鴻溝還需要廣大教者設計適當?shù)膶嵺`活動,把課堂活動化,實際化。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活動形式主要有討論、操作、實踐、欣賞、練習、講解、講故事、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不同類型,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情境選擇不同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用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
四、重視生活體驗,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备鶕?jù)這一理念,我們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實踐,從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真正獲得教益。課程標準指出:“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兒童的生活是一個充滿活力,蘊藏著巨大發(fā)展?jié)撃艿纳A段,此時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與特點,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和發(fā)展的價值。課程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的這些生活體驗作為可開發(fā)利用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幫助他們將生活經驗中復雜的情況加以簡化、濃縮、遷移、提高和升華,使孩子們的生活更具有質量,更具有光彩。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生活的價值,必須凸現(xiàn)生活的氣息,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營造生活化課堂,讓品德與生活培養(yǎng)回歸現(xiàn)實生活。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在生活實踐、動手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的情趣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同時,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是以育人為目的,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是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思品教學過程中,著重點在于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的重中之重。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課是廣大同行的責任所在。優(yōu)化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尚有許多拓展的空間,我們廣大教育者要不斷探索,不懈努力,打破思想品德課教學枯燥的現(xiàn)狀,為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有指導性的價值。
總之,認知水平都處在成長的萌芽階段,思想品德教育對于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思想品德是一門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課程,體現(xiàn)了“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特征。但當前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仍存在理念不明、體驗不深、流程不暢等弊端。為此,必須把握課程特點,實現(xiàn)小學思想品德課堂優(yōu)化,以達到最佳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