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很實用,即立足教材,關注情感體驗,尋找讀者與作者心靈的的契合點?!扒閯佑谥卸斡谘浴?,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案腥诵恼吣群跚椤?,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我想借用溫庭筠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武陵春》這兩首詞的教學,來說說這一教學模式。
先說說溫庭筠的《望江南》。
《望江南》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詞五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一首佳作。作品風格精巧,以景喻情,描寫閨情。
對于這首詞,教者應該給學生一些什么知識呢?
傳統(tǒng)的做法是教者在誦讀作品的基礎上,概括詞的大意,分析詞中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得出主人公強烈的相思之情。我教授本文時,認為這首詞美在清麗自然,情真意切,如:船帆、斜暉、江水等這些互無聯(lián)系的客觀事物經(jīng)過詞人精巧的藝術構思,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詞人的思想感情像座橋梁,把這些景物聯(lián)系起來,而且滲透在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通過這些看似平靜的字句,感受詞人那顆跳動著的真摯而熱烈的心,便是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關鍵所在。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詞,并讓學生找出詞中所寫到的意象,并思考詞人是如何把這些意象與人物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的。(下面是我課堂中的一個小片段)
生1:詞中的意象有:千帆、斜暉、水
師:詞人是如何把這些意象與人物聯(lián)系起來的呢?
生2:這些意象是一位女子倚樓而望所見到的景物。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想一想所見之景表現(xiàn)出了女子怎樣的心情呢?
生3:“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女子失望的心情。
生4:“斜暉脈脈水悠悠”寫出了情意綿長悠遠,寫出了思念之切難以消解。
生5:“腸斷白蘋洲”寫出了肝腸寸斷的痛苦之情。
師: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讀這首詞呢?
生6:要讀出一種悲傷的感情基調(diào)。
生7:還要有失望的語調(diào)。
師:還有感情的變化嗎?
生8:還有滿懷希望。
師:為什么呢?
生8:“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女子精心梳洗一番,倚樓而望表明了他對丈夫的歸來充滿期待。
師:是的,一個“獨”字更是凸顯出了女子孤寂的情感。這首詞很好的描寫了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歸來時的動人情景,我們一定要讀出女子感情的變化。
孩子們經(jīng)過點撥,一下找到了感覺,舒緩地、飽含感情地讀起來……
從他們的朗讀聲中,我知道孩子們已感知到了畫面,以及畫面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我又提出了要求:“此情或是此景會讓你們聯(lián)想到其他什么詩句嗎?”?!啊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了送別時的情境,船帆與流水總是與離愁別緒聯(lián)系起來?!?“‘斷腸人在天涯斷腸寫出了一種很深的思念之痛。”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斟酌著字句,交流著對詞的意境與情感的感悟。學生已經(jīng)投入到文本中,嘗試著用自己的感情去感受詞人的情感了,我暗自高興。
再說李清照的《武陵春》。
《武陵春》是紹興五年,寓居在浙江金華的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家敗亡、家鄉(xiāng)淪陷、文物喪盡、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的真實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的縮影。詞中巧用夸張和比喻形容愁緒,自然妥帖,不著痕跡;“輕舟”“雙溪”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通過溫庭筠《望江南》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懂得了借助意象鑒賞詞,體會作者的感情。我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完成鑒賞,并就自己的鑒賞體驗在課本上做好旁批。五分鐘之后,每一位同學的課本上都寫下了自己的鑒賞體會,或深刻或淺顯,都是與作者感情的觸碰得出的感悟。小組內(nèi)交流時,每一位同學都非常積極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理解,從孩子們交流的熱情中我發(fā)現(xiàn)了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變得自信的東西那就是情感的交流?!爸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用準確的語言說出對這一句非常完美的鑒賞,但所有的孩子都能體會到這種愁緒的濃重。當我問道“你會由這首詞聯(lián)想到什么?”的時候,一個孩子這樣回答:“我想到了中考以后,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拼盡全力,中考以后再回學校面臨的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情境,而想到上高中希望渺茫,不就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很感動,因為我終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原來也是會著自己的感情上課的。
語文教育是人文素質(zhì)教育,它屬于人文學科,除了給人以知識和能力外,還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的作用。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為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互相溝通的橋梁。因此,要上好語文課就必須使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我愿做一個飽含真情的語文教師。
作者簡介:王曉黎,女,甘肅武威人,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方法,工作單位:武威第二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