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
摘要:文學教育作為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文化修養(yǎng),同時也能較大幅度的提高其文化藝術欣賞水平。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中文學教育的滲透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tài)。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滲透力度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文學教育;高中語文教學;滲透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文學教育并沒有真正滲透到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文學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從而導致文學教育一直停留在輔助性階段。但如果語文教師能將其充分滲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將中外名著以及各類著名文章結合自己的獨特的教育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不僅能有效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同時還能逐步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加強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滲透力度,是高中語文教師以及相關教育人員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文學教育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
(一)與其他學科相比,缺乏對語文學科足夠的重視
對語文學科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在理科班級體現(xiàn)的更加突出。而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就語文課目本身來講,學生在步入高中階段后,語文學習的難度跨度相對于其他課目,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難度跨度較小,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顯得較為輕松。而為了更有效的提高其他課目的成績,學生就不得不選擇將更多的自習時間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復習之中。這就導致高中生對語文課目缺乏足夠的重視。
2.從各種大小類型的競賽層面來講,從學生步入高中階段開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層面,基本上每年都會舉辦各種類型的知識競賽。但是客觀來講,與語文文學教育有關的知識競賽,在所有類型的競賽中占有的比例很小,與其他科目的競賽相比,如各種類型的數(shù)學知識競賽、物理實驗競賽、化學實驗競賽等,基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之上。從而導致學校中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理科尖子生忙著為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知識競賽做準備工作時,文科班級卻顯得有些過分冷清,這種現(xiàn)象也會大幅度降低語文科目在學生內心的重要性。
(二)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與語文教材以及國內外名著相比,圍繞在高中生周圍的各種新型元素更具有吸引力。如在學生群體間廣泛流傳的網絡小說以及各種類型的網絡游戲、網絡電視劇等,高中生對它們的興趣要大于對文學教育內容的興趣。各種新興媒體不斷對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造成沖擊,從而導致文學教育并未完全滲透到語文教學當中。此外,由于高考的逐步逼近,巨大的學習壓力致使多數(shù)學生無法做到靜下心來去認真品味一篇文章。而為了更好地應付高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無法真正體驗文學教育的意義。
二、加強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力度的措施
文學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而高中語文教師要想有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入文學教育,并充分發(fā)展文學教育的價值,關鍵在于語文教師要將文學教育真正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如何具體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文學教育,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
前面提到,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目光集中在最終的學習結果上,而忽略了語文學習的過程以及語文學習的最初目的。因此,為有效改善這種現(xiàn)象,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的。例如,當前我國智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的首要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擴大學生的高考中的競爭優(yōu)勢。而為了有效將文學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高中語文教師可將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以及文學閱讀習慣也作為同等級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能有效確保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合理滲透。此外,高中語文教師還應充分了解并掌握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并站在學生角度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指導,從而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二)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水平提升
雖然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學識學歷基本都處于較高水平,但是由于高中語文教學任務繁重,再加上各種類型的考試,導致教師疏忽與對自身文學素質的培養(yǎng)。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自身文學素養(yǎng)沒有達到要求,自然無法對學生進行相關指導。因此,為有效將文學教育滲入到語文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并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進一步指導學生也形成相應的閱讀習慣,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課外文學閱讀的興趣,并進一步促進學生形成自主閱讀意識。
(三)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適時引入文學教育
在高中教學課堂內,語文教師可通過構建相應的語文教學情境,并將文學教育充分引入到教學情境之中。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可通過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來有效激發(fā)情景氣氛,為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奠定基礎,隨后教師可憑借“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來構建周公瑾雄姿英發(fā),大破曹軍的情境。而在學生完全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之后,教師再適時的將文學教育引入其中,這樣不但加深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力度,同時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文學閱讀的興趣,從而促進其形成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加強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力度,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首先需要加強高中語文教師以及學生對文學教育的認識程度,其次則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法,并通過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最終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潘文.語文教學與文學教育結合芻議[J].高教學刊,2016(22):132-133.
[2]陳玙.20世紀文學教育理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汪琤.詩意語文視域下的文學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