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韓 健
英語教學中的“情境
——問題”
(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韓 健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將情境教學引入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用實物、多媒體、游戲等多種方式來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以此來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往單調以及缺乏真實情境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生動、活潑、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促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打造趣味課堂和高效課堂。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對于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非中重要的影響。
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教學 創(chuàng)設方法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非常受歡迎,以使學生更為準確地理解所學語言的意義,并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如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恰當或者模糊化,不僅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反而影響了學生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語言能力的提高。
案例:這是我聽的一節(jié)低年級的英語課,以打造情境教學為主題的What can you do ?的公開課。
教學重難點:句型 What can you do ?I can …….
單詞: jump run sing dance.
1 .課剛一開始,老師和學生進行Free talk 時, 教師跳了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并自問自答:“What can you do ? I can dance .”接著呈現單詞dance,并反復教讀dance.然后板書句子 I can dance.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進行句型問答。
2. 老師用同樣的方式,分別呈現并教授了其余的單詞 sing,run ,jump. 并讓學生按照老師的動作模仿問答操練。學生無論是句型還是單詞都操練的非常好,小組活動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問答的到位,正確。
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很豐富,學生的模仿能力也很強,課堂氣氛很好,很熱鬧。作為一節(jié)低年級的英語課,老師幾乎沒有使用母語來講述。完全僅僅靠體態(tài)創(chuàng)設的情景教學,來進行英語教學。學生是否能真的明白這些句子的意思呢?我很疑惑,帶著這樣的疑惑,下課后,我走進了孩子中間來個隨機對話。
我走到孩子們中間, 問了幾個學生。“這節(jié)課你們學習了什么句型,還記得嗎?” 幾位學生反應都很快,迅速地說出了兩個所學句型。我很欣喜,看來這節(jié)課的效果是不錯的嘛。我接著問:“你們知道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是什么意思嗎?”學生A:“你喜歡什么?我喜歡跳舞?!睂W生B :“你在干什么?我在跳舞?!?學生C:“你會干什么 ?我會跳舞。”聽完回答,我心里一驚,果然不出所料,大部分孩子幾乎不懂真正的意思。當然也有同學是能回答正確的。此刻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課堂里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看來情境教學一定要真實有效才行,如果這個老師在課后設計一份練習題,選擇正確的翻譯,來鞏固當堂課所學的內容,我想她發(fā)現問題后,一定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可見本節(jié)課情景的創(chuàng)設并沒有使得學生真正理解所教學的內容,單詞的效果有,但句型的效果幾乎沒有,學生只是粗略的猜測跟所做動作有關的意思。情景的模糊性影響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掌握。
反思: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有效輕松地理解所學語言。本課雖有情境創(chuàng)設,但卻沒有達到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學生的理解與教師的傳授本意不能一致。教師以自己的知識理解背景為中心,沒有從學生所有的認知角度出發(fā),滿足于為了創(chuàng)設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表象,表面上學生會說會演,手舞足蹈,氣氛熱鬧,其實心里對所學知識只是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的的語言能力不僅不能得到所預想的提高,甚至會南轅北轍,造成根深蒂固的知識性誤解。
針對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低年級的孩子,適當的將母語介入情境創(chuàng)設中,會使教學的效果更加清晰明了。
結合本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重新設計如下,或許效果更好,通過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明星或動漫人物介紹他們自己會做的事情,I can sing./ I can fly. / I can play basketball. 老師可以配上中文翻譯,我會……。
呈現另外一部分人物,學生們已經很感興趣,老師問:“你們想知道他們會做什么嗎?”于是教學生用 What can you do?來問??梢约w問,可以小組問,也可以個人問,只要學生基本準確地用英文說出問題,可以讓回答I can … 幾個來回后,學生在老師的糾正訓練下,已經可以非常熟練地表達What can you do?并且有了I can … 句型的初步感知。
接下來老師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表演才能引出I can sing /dance/ run / jump.在問句意思已經理解的前提下,老師可以問學生I can … 是什么意思呢?一定有部分善于思考的學生可以回答正確,可以加以表揚。接下來可以用日常教學中的各種操練手段加以句型的操練。
學生只有理解了情境的內在意義,并在其中練習語言,才能真正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為了確保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杜絕使用影響學生正確解讀語境的模糊的,片面的為了創(chuàng)設而創(chuàng)設的“偽情境”。但是決不能為了所謂的情境而情境,忽視學生的真正理解的效果。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年3月(下半月)第40卷11-14.
G623.3
A
2095-3089(2017)24-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