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輝,亞爾肯·阿吉,木合塔爾·霍加,努爾麥麥提·尤魯瓦斯,馬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烏魯木齊83000;新疆大學)
?
維吾爾語腭裂語音測試詞表對腭咽閉合不全患者輔音發(fā)音的評估價值
腭咽閉合不全;維吾爾語;腭裂;輔音;語言測試;維吾爾族
腭咽閉合不全是造成腭裂患者產(chǎn)生病理性語音的重要原因。由于腭咽閉合不全,腭裂患者在口腔內(nèi)無法維持足夠的氣流壓力從而導致某些語音發(fā)音異常。其常見表現(xiàn)是輔音脫落及輔音代償?shù)劝l(fā)音錯誤,直接影響患者與人交流的能力,甚至對其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1]。與元音發(fā)音方式相比,輔音發(fā)音時氣流需要在發(fā)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完全或部分阻礙,因此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患者的輔音的發(fā)音錯誤較為普遍。新疆地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語言資源豐富地區(qū),同時也是我國腭裂的高發(fā)地區(qū),因腭裂導致語音障礙的維吾爾族患者占新疆患者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2]。維吾爾語是主要生活在南北疆的維吾爾族人民群眾通用的一種黏著性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我們的前期研究表明[3],腭咽閉合不全對維吾爾語腭裂患者的8個元音發(fā)音影響存在差異,表現(xiàn)為5個前元音/y,i,e,? ,ε/在發(fā)音時由于受到腭咽閉合不全的影響,腭裂術后患者在發(fā)上述前元音時代償性舌位出現(xiàn)后縮的現(xiàn)象。目前尚無腭咽閉合狀況對維吾爾語腭裂術后患者輔音發(fā)音影響規(guī)律的相關報道,因此,本研究擬采用維吾爾語腭裂語音測試詞表對維吾爾語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患者的輔音發(fā)音錯誤規(guī)律進行分析,探討該詞表中不同輔音構成的詞語的評價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35例維吾爾族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齡4~26(10.9±6.4)歲。腭咽閉合不全的診斷標準采用復合診斷標準,包括體格檢查及電子鼻咽鏡檢查及霧鏡實驗等。排除可能影響語音功能的其他異常,如智力缺陷等,患者均未接受過語音訓練,錄音采樣期間無感冒、鼻炎等影響語音功能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
1.2 詞表的建立 選取66個維吾爾語口語常用詞,由新疆廣播電臺維吾爾語播音員錄制成跟讀語料。根據(jù)測試目標輔音不同分22個組,每組包含3個詞。見表1。選詞的原則是盡量選以該輔音起首的單音節(jié)詞,在沒有合適的單音節(jié)詞的情況下,就選擇詞重音所在音節(jié)的起首輔音為測試目標的雙音節(jié)詞。詞表中去排除了構詞極少,且不具有維吾爾語特點的外來詞輔音/f/和//。按照腭裂語音理解度評估的要求,選詞時篩除了生僻詞,存在方言差異的詞,盡可能的選擇了具有實際語意,有畫面感,可以引發(fā)聯(lián)想,學齡前兒童也能理解的詞。
1.3 測試方法 受試患者取坐位,麥克風與被測對象口唇的距離為15 cm,播放跟讀語料,采集患者的跟讀語音樣本。選用索尼線性PCM-D50錄音棒進行錄音,采樣率調整為44 100 Hz,采樣精度為16位,錄音樣本保存為WAV無損格式。由從事唇腭裂治療的3名維吾爾族醫(yī)師組成專家判聽團隊。判聽方法以聽寫的方法進行,在安靜的房間里播放患者錄音文件,專家對每個單詞的發(fā)音進行評估,并記錄語音清晰度和輔音發(fā)音錯誤情況。語音清晰度=被正確理解的詞數(shù)/詞表中的詞總數(shù)×100%。按照輔音的發(fā)音方式將專家的判聽結果進行匯總。
表1 維吾爾語腭裂語音測試詞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采用Kendall協(xié)同系數(shù)對3名評估人員結果的一致性進行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語音清晰度 35例患者的語音清晰度為16.7%~68.2%,表明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較大。3名專家的判聽一致率為90.3%,說明3名專家判聽結果一致性高。
2.2 輔音發(fā)音錯誤情況 見表2。
2.3 不同輔音分類的錯誤率比較 濁音和清音的錯誤率分別為41.31%、44.8%,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發(fā)音方式分組,錯誤率從高到低分別為:塞擦音(59.0%)、塞音(58.0%)、顫音(51.4%)、擦音(39.5%)、邊音(13.3%)、鼻音(11.7%),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發(fā)音部位分組,錯誤率從高到低分別為:舌面后音(62.4%)、舌面音(55.6%)、舌尖前音(53.3%)、雙唇音(42.2%)、舌根音(42.1%)、舌尖中音(35.0%)、唇齒音(34.3%)、舌面中音(24.8%)、喉音(12.4%),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對腭裂患者的語音評估金標準是主觀評估。通過專業(yè)人員的主觀評估,甚至可以不用經(jīng)過電子鼻咽纖維鏡等客觀檢查,就能判斷出腭咽閉合功能[4]。目前尚無能全面替代主觀評估的方法,也沒有能全面代替人聽覺功能的設備,因此本研究中選擇主觀評估作為標準。
輔音發(fā)音時,氣流在口腔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或阻礙,對保持口腔內(nèi)壓力的要求較高[5]。輔音的發(fā)音包括成阻、持阻和除阻三個階段。一些腭裂術后患者因為無法形成有效的腭咽閉合,導致其輔音發(fā)音時無法有效地完成成阻,更不能形成持阻和除阻[6]。因此,腭裂患者發(fā)音時,一些易受到腭咽閉合功能的影響壓力性輔音如塞音塞擦音經(jīng)常發(fā)生輔音的省略、替代和扭曲,從而影響語音清晰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維吾爾族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患者/d/、/g/、/d/、/b/、/q/、/z/、/k/、//、/p/、/t?/、/r/的發(fā)音錯誤率較高,均高于50.0%;而/m/、/n/、/h/、/l/、//的發(fā)音錯誤率較低,均低于20.0%。對比濁輔音和清輔音的錯誤率,發(fā)現(xiàn)二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聲帶是否震動與腭裂語音的產(chǎn)生沒有直接關系。按照發(fā)音方式,6類輔音的錯誤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維吾爾語腭裂術后腭咽閉合不全患者的發(fā)音集中于塞擦音、塞音所構成的詞。顫音及擦音的錯誤率也相對較高,而鼻音及邊音的發(fā)音錯誤率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維吾爾語中/d/、/t?/等塞擦音既具有塞音的特征,又具有擦音的特征,發(fā)音難度大,錯誤率較高,被認為是與語音清晰度相關性最密切的輔音[7],而且從輔音獲得發(fā)育順序來看,塞擦音的出現(xiàn)和成熟時間均最晚。/d/、/g/、/b/、/k/、/q/、/p/等塞音的發(fā)音方式都是主動發(fā)音器官與被動發(fā)音器官緊密接觸后突然打開,讓氣流沖出,爆發(fā)成音,這種發(fā)音方式需要的氣流較強,在口腔保持壓強的要求也較高,當患者形成口內(nèi)壓力時,腭咽閉合不全導致氣流經(jīng)鼻腔泄露,形成鼻漏氣,導致輔音弱化或替代,這種現(xiàn)象在壓力性輔音更為明顯[8]。而顫音/r/的重點在舌頭的震動,輔音/r/在維吾爾語中有自己獨特的聲學現(xiàn)象,與漢語相比有著明顯的區(qū)別[9]。維吾爾語中/r/發(fā)音時舌尖上翹,與硬腭前部多次接觸與分開形成窄縫,讓發(fā)音氣流從窄縫中擠出,同時聲帶顫動而成聲,近似普通話“日”的讀音。因為輔音顫音/r/就像一串緊密相連的塞音,所以這種發(fā)音方式對腭裂患者發(fā)音的難度同樣較大[10]。/z/、//等擦音的發(fā)音方式雖然不需要完全阻塞,但形成阻礙的兩個部分十分靠近,軟腭或硬腭與舌體之間形成一個縫隙,氣流強行通過縫隙產(chǎn)生摩擦造聲,均可能會受到口內(nèi)壓力不足的影響。而/m/、/n/、//等鼻輔音發(fā)音時聲帶發(fā)生震動,口腔構音器官關閉,腭咽口放開,氣流從鼻腔中通過,邊音/l/發(fā)音時,氣流從舌的兩邊或一邊流出。這些輔音發(fā)育時間較早,且受腭咽閉合不全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錯誤率相對較低。按照發(fā)音部位,9類輔音的錯誤率也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錯誤率較高的的輔音發(fā)音部位多牽扯到舌面、舌尖、舌根較多,其原因可能是舌面后音、舌面音、舌尖前音及舌根音發(fā)育較晚,也可能舌尖或舌面向后移位形成輔音弱化、替代等情況[11],如果舌根上抬無法緊靠懸雍垂,容易發(fā)生代償性發(fā)音,舌面或舌根未能與軟腭形成阻礙,容易形成腭帆音異常。雙唇音發(fā)音時雙唇緊閉,但爆破的部位在聲門區(qū),因此受一定程度的腭咽閉合功能的影響,錯誤率也較高。而唇齒音由上齒與下唇構成阻礙而形成,喉音的發(fā)音部位在會厭以下的喉壁,發(fā)音部位均不在腭裂患者生理性缺陷的部位[12],錯誤率較低。
表2 維吾爾語各輔音發(fā)音錯誤率
[1] 石冰,鄭謙.開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預的必要性和途徑[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8(4):345-347.
[2] 楊濤.維吾爾族聚居區(qū)出生缺陷預防認知度的城鄉(xiāng)區(qū)別及文化差異[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2):110-113.
[3] 許輝,木合塔爾·霍加,祁恩春,等.新疆維吾爾族腭裂患者元音共振峰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5(5):638-641.
[4] 尹恒,馬利,石冰,等.主觀判聽在腭咽閉合功能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30(2):197-200.
[5] Eshghi M, Preisser JS, Bijankhan M, et al. Acoustic-temporal aspects of stop-plosives in the speech of Persian-speaking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J]. Int J Speech Lang Pathol, 2016,26(8):1-9.
[6] Klint? K, Salameh EK, Svensson H, et al. The impact of speech material on speech judgement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cleft palate[J]. Int J Lang Commun Disord, 2011,46(3):348-360.
[7] 姜成惠,施星輝,萬林忠,等.腭裂患者普通話最小語音對特征初步研究[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4):347-350.
[8] Klint? K, Salameh EK, Lohmander A. Phonology in Swedish-speaking 5-year-olds born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nsonant production at 3 years of age[J]. Int J Speech Lang Pathol, 2016,18(2):147-156.
[9] 阿迪力江·賽買提,王玲,阿地力·莫明.維吾爾族腭咽閉合功能不全患者語音清晰度及其輔音/r/聲學特征的初步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31(1):41-43.
[10] Lester RA, Story BH. The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adjustments on the perceptual and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ated laryngeal vocal tremor[J]. J Acoust Soc Am, 2015,138(2):953-963.
[11] Rajan S, Kurien M, Gupta AK, et al. 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 in patients with cleft palate, flexible video pharyngoscopy and perceptual speech assessment: a correlational pilot study[J]. J Laryngol Otol, 2014,128(11):986-990.
[12] Kai W, Lünenbürger H, Joos U, et al. Results of speech improvement following simultaneous push-back together with velopharyngeal flap surgery in cleft palate patients[J].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14,42(5):525-53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5211C203)。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6.032
R762
B
1002-266X(2017)26-0094-04
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