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明?オ?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和主要陣地。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閱讀與習作中,積極營造契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氛圍,有效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融合。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24002501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看來,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是當前語文教學無法回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性問題。
一、始終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闭Z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和主要陣地。首先,應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責。小學階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包括:心理素質教育專業(yè)課程訓練、心理咨詢師輔導和學科教育滲透。語文學科作為三大學科之一,又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選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能,時刻保持清醒,履職盡責,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其次,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成長和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要依托語文教材文本,始終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切實將無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融入有形的教學之中。再次,充分發(fā)揮教材中典型文本的榜樣示范作用?,F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廣泛,節(jié)選了大量優(yōu)美的文章,塑造了許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學習這些人物高尚品格的同時,也讓學生把這些形象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感染和鼓勵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
二、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閱讀與習作中
語文教學只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小陣地,所以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內容,應對學生的教育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首先,拓展課外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凈化心靈、愉悅身心、陶冶情操,讓人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很多文章文質兼美,弘揚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師應定期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經常組織學生參與集體閱讀和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循序漸進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外閱讀之中,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同時,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也可以收集和編印一些閱讀精品,或者向學生推薦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讀物,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預期目的。其次,融入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絕佳機會。小學階段,學生的習作素材多源于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只有將習作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才可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通過學生的習作,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于學生積極的情感價值觀,應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應及時給予指導和解決。再次,指導學生堅持寫日記。通過寫日記,不僅有利于學生盡情地宣泄內心的喜怒哀樂,遷移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而且有助于教師適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積極營造契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氛圍
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小學階段的學生都處于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不僅要注重思想內容上的滲透,而且要在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上做文章、下功夫、求創(chuàng)新。首先,理解與尊重學生。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其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都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這種差距,公正、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善于傾聽、耐心勸解和注意引導。其次,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師應積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精心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直抒胸臆。再次,控制調節(jié)情緒。小學階段,學生情緒變化較快,這就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適時采取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有激情、有動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還有很多,需要教師在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研究、探索、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教師不能僅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更要作為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開啟者,通過語文教學帶領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美好世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特約編輯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