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藝 沈強
摘 要:“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使得大學生群體對微信等新媒體的依賴程度有了高速提升,這意味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去了難能一遇的發(fā)展良機。本文重點分析了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相關影響因素,以三大理論為基礎(新媒體傳播理論、主體間性理論、現(xiàn)代民主教育理論),嘗試探索并建立可以充分體現(xi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持續(xù)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系統(tǒng)性對策,旨在提供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支持和路徑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對于高等學校而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各高?;旧隙紩堰@項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尤其是“互聯(lián)網+”時代來臨之后,高校也逐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對新媒體有了高度重視,甚至把它當成為了不可代替的重要載體。新媒體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新興媒體形態(tài)。較之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信息量更大,傳播速度與覆蓋范圍也非常有優(yōu)勢,互動性也很強,所以,大學生群體才把它當成了人際交流的重要通道,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等方面的思想活動。只是,新媒體有利亦有弊,不僅能夠為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去雙面影響(正面和負面),同時也會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強化與提升帶去難能一遇的良機,當然這也意味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怎樣通過新媒體來強化與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具有高度現(xiàn)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1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有利于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
借助于新媒體環(huán)境,大學生可以突破課堂和圖書館有限資源和開放時間的限制,輕松獲取知識。此外,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自身的教學資源與信息表現(xiàn)形式,選用最佳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增加先進思想理論在大學生群體內的傳播面積與速度,繼而有效實現(xiàn)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持續(xù)開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的目的。
(二)有利于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新媒體可以用多種形式來展示教學內容,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較少地受到時空的限制,可自主選擇所要獲取的信息,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回復信息源,以便及時參與信息的反饋與再創(chuàng)造。這種形式的信息交流與交換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主動心理,是一種突破了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新方式。以往,傳遞信息是諸如雜志、期刊等傳統(tǒng)媒體一直傳遞的重點內容,而諸如微信等的新媒體則與之全然不同,它強調的是互動和交流,通過多形式方式(形象、活潑等)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趣味性。
2 高校運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主客體地位仍存在
即便是部分高校已經通過諸如QQ群等的新媒體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過去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并沒有根除,某一程度上依舊堅守著“主體—客體”模式。在施教過程中,高校一直把思政工作者視為主體,把學生視為客體,由于學生的客體需求卻沒有得到正視,高校過分重視規(guī)章制度與教育內容的落實、灌輸?shù)木壒?,使得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深刻影響。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缺乏新穎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授課等手段向學生灌輸各種思想理論,基本上是教育者講,受教育者學生聽。然而在今天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中,因為學生對于自主選擇學習的要求更大了,而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規(guī)定也更像學生傾斜,所以他們就越來越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接觸什么學習內容。作為高校的思政老師,他們在完善思政教育網站建設時,往往非常重視傳統(tǒng)教育的內容,對于新興的知識很不敏感,這就造成很多網站訪問量很少。
3 增強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路與對策
(一)樹立運用新媒體開展“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
對于過去的的“主客體”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是被動接受教育方,所以在自主能動和創(chuàng)造性上表現(xiàn)都不好。在今天,思想政治老師和學生同為教育的主體,二者應該是“平等、和諧的關系”,雖然分工不同,但是教育關系都是主體,話語權也是相等的。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幫助學生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雙方互動交流、相互理解和認同,遇分歧時應充分地溝通對話,直至達成共識,努力使自己成為大學生的“好伙伴”。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
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校方不妨將新媒體知識融入其中,借助于各式活動的開展,如知識講座、選修課、社會實踐等來推廣新媒體知識,讓學生形成媒介批判能力以及科學的新媒體觀念,依照法律規(guī)范以及媒體道德來嚴格執(zhí)行,合理地運用各式新媒體,進而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滲透力。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務必掌握與當代傳播學相關的傳播技巧以及理論知識。借助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如進行社會考察、參加新媒體培訓等來加強教育者對于新媒體的認知。
(三)推進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在育人中的互動和配合
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各有其自身優(yōu)點,要將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有機結合,努力挖掘二者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載體合力”的特點,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型工作模式,將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聯(lián)結起來,不但能借助于微信等新媒體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并且能借助于傳統(tǒng)媒體,如校報等,宣揚正能量,進而讓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密切配合起來,實現(xiàn)二者的雙向互動,從而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范躍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構與實踐[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2]白顯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3]林剛,新媒體概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4]董學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5]謝相勛,彭巧胤.試論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1)
[6]龔濤,徐建軍.新媒體與主體間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會科學家.2016(11)
[7]姜恩來.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5(06)
[8]徐振祥.新媒體的價值影響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