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
摘 要: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具有綜合性強、實用強的特點,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初中語文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強調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很顯然,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陳舊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低了,自然的課堂效率就會低。眾所周知,學生課堂效率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今天,就“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微探”這個話題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應用策略
一、初中語文
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涵蓋了聽、說、讀、寫以及這幾方面的綜合,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同時作為一門語言交流工具,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信息傳統(tǒng)的載體,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對初中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初中語文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強調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旨在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課堂效率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效率,接下來,我們就引入“有效教學”這個話題。
二、有效教學
所謂的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有效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三、有效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主導著教學課堂,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聽課、記記筆記而已,因此,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覺得特別枯燥,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在講課的過程中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七年級的“端午日”為例,教師不是一上來就帶著學生朗讀生字、組詞,為學生分析文章結構、重點句子和詞語,而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講述一下“端午節(jié)”的來歷,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談談“端午節(jié)”這一天有什么風俗習慣,有的學生就提出媽媽會在這一天包上各種美味的粽子給我吃,并簡單地介紹了粽子是怎樣做成的,有的同學還提出了劃龍舟等等,學生都搶著回答問題,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述的等等,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很自然的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以一幅“高高在上、非常嚴厲”的形象出現(xiàn)在課堂上,雖然從表面上能鎮(zhèn)得住學生,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在學習“宇宙里有些什么”時,學生即使有的時候有自己的想法或觀點,也因害怕得不到教師的認可或支持而不敢提出,這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很不利,而新課改下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則強調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無論是在語言方面還是行為方式方面都表現(xiàn)得非常親和,這樣很容易使教師融入學生當中,不僅可以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率。
以“松鼠”為例,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以這種形式開始,今天教師帶著同學們學習一種小動物,它是什么呢?我先出個謎語給大家:“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睂W生立刻猜出——松鼠,教師肯定地說同學們猜得非常正確,接著詢問有哪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松鼠呢?有的學生就提出松鼠長得非常乖巧,喜歡吃松子;還有的同學提出松鼠特別機靈等等,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看看作者是怎么來描寫松鼠的,并帶著一兩個問題來閱讀課文,如:松鼠都有哪些特點?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劃分的?學生通過閱讀,對這些問題都有了大概的了解,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緊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一起分析這篇文章,學生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觀點可以隨時提出和教師一起討論,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中,不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圍繞課本教材以及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來授課,這樣無形當中就會使知識面變得比較窄,縱觀近幾年的中考我們不難看出,語文考查的范圍越來越廣,僅僅靠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同時新課改也提出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內(nèi)容,靈活改變教學形式,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而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以及多媒體情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以七年級“沁園春·雪”這首詞為例,這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時,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之后寫了這首詞,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并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體會作者熱愛大好河山之情,如果只單純地讓學生通過課文的描寫來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生可能體會得不深刻,而如果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將一幅幅的畫面展示到學生面前,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再加以引導:如上闋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雪景?這些的景色有哪些特點等等,學生通過閱讀以及觀看景色很快就找到答案,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再以“鄭人買履”為例,相信大家學習這篇寓言之前都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教師再適當?shù)匮a充,立刻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問: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有的學生就提出我們做事要善于變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辦事;還有的同學提出做事不能迷信教條等。通過故事形式的引入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4.開展互動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課,而學生在臺下卻聽得云里霧里,甚至打瞌睡,整個課堂死氣沉沉的,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只重視了自己的講課內(nèi)容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而新課改下的互動教學則強調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針對講課過程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學生哪一部分已經(jīng)掌握好了,可以一帶而過,哪些知識點還沒弄清楚,需要作為教學重點來講,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通過互動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效率。
以“蘇州園林”為例,這是一篇寫景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兩個自然段就如何對景物進行描寫展開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很快找到針對哪個景物來描寫,但是對于采用的哪種修辭方法把握得不是很準,教師可以通過幾種修辭方法的比較來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不但明確了教學重點,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開展互動教學等四個方面論述了有效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我的論述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徐丹.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現(xiàn)代閱讀,2013(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