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穎峰
摘 要: 《祝?!分械南榱稚┦巧钤谂f中國社會最下層的勞動婦女形象。對于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探究,結(jié)論大多為封建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所致。本文著眼于對《祝?!分兴膫€重大事件里祥林嫂內(nèi)心世界的分析,揭示她貌似對封建禮教、封建思想的抗?fàn)?,實質(zhì)上是她深受其毒害的愚昧表現(xiàn)。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根源是封建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無情絞殺和自身的愚昧無知及封建思想的毒害。
關(guān)鍵詞: 祥林嫂 封建思想 封建禮教 悲劇
《祝?!分械南榱稚┦秋柺芊饨ㄋ枷牒头饨ǘY教蹂躪的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誠實、淳樸,對生活無非分之求,卻爭不到最起碼的生活權(quán)利,最終被封建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四條繩索絞殺。她的一生是在與悲慘命運的艱難抗?fàn)幹斜环饨▌萘埲痰匾豢诳谕淌傻舻摹?/p>
一、初到魯鎮(zhèn)做工
祥林嫂出生在偏遠落后的舊中國農(nóng)村,受千百年封建文化思想積淀的影響,在終身大事上,信奉媒妁之言,逆來順受,任人擺布。她與祥林的結(jié)合,開始了童養(yǎng)媳比丈夫大十歲的荒誕婚姻,然而她們的小日子過得還算安寧。祥林過世,她“臉色青黃”,為祥林帶孝,內(nèi)心充滿悲哀。此時,她瞞著婆婆逃到魯鎮(zhèn)做工的原因作品寫得很清楚。生活上的困窘、精神上的摧殘和壓抑使她的生存舉步維艱,因此她選擇逃出婆家,靠自食其力維系生命。但因她是寡婦,做工的權(quán)利幾乎被“講理學(xué)的老監(jiān)生”魯四老爺所剝奪。只是魯四嬸“看她模樣周正,手腳壯大,又順著眼,很像安分耐勞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皺眉,將她留下了”(魯迅,1973),她才有了僅有的一點生存空間。祥林嫂根據(jù)衛(wèi)家山的習(xí)俗及婆婆的性格和為人,預(yù)感到自己將要遭到被賣掉的命運。這一點從衛(wèi)老婆子和四嬸的對話中可以證實。在魯家做工期間被精明強干的婆婆帶人抓回,賣到大山深處的賀家墺,四嬸聽到此事十分詫異,衛(wèi)老婆子解說道:“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戶人家的太太的話。我們山里人,小戶人家,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魯迅,1973)
祥林嫂恪守“從一而終”的信條,為了自己的貞操和尊嚴(yán),避免被賣掉重新嫁人的悲劇發(fā)生,毅然逃出來做工,實屬被迫的無奈之舉。
在魯家為傭,祥林嫂絲毫不敢懈怠,起早貪黑日夜操勞,因此贏得了要求嚴(yán)苛的主人的贊許,就連魯鎮(zhèn)的人們也大為驚嘆:祥林嫂竟然比魯鎮(zhèn)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dān)當(dāng),竟沒有雇短工”(魯迅,1973)。如此沉重的勞役,她沒有一句怨言,全盤接受,儼然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只是因魯四老爺不同于婆婆不逼她改嫁而已。
祥林嫂逃到魯家做工,貌似對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抗?fàn)帲瑢Ψ饨议L權(quán)威進行了挑戰(zhàn),實質(zhì)是為了逃避改嫁的悲慘命運,能讓自己不違背“從一而終”的準(zhǔn)則,有自尊地活下去,這何等的可憐可悲。
二、祥林嫂被逼改嫁
祥林嫂在魯家過上“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生活,婆婆隨之而來的逼嫁擊碎了她的美夢,災(zāi)難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面對被抓、被賣,她拼死掙扎,哭喊、嚎叫、謾罵、一頭撞在香案角上,以至于頭破血流。探究祥林嫂此時的“內(nèi)心世界”,不難發(fā)現(xiàn):封建思想對祥林嫂的毒害之深已經(jīng)達到驚人的地步。她抗婚的思想根源,從衛(wèi)老婆子、四嬸的對話中就能得到答案:“我們見得多了: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說要尋死覓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鬧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連花燭都砸了的也有?!保斞福?973)顯而易見:像祥林嫂這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飽受“從一而終”封建節(jié)烈觀的迫害。她哭嚎、“撞案”的種種舉動,就是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主宰下發(fā)生的,不僅不是她對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反抗”,恰恰是她落后和愚昧的表現(xiàn),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明證,更是她走向毀滅的助推器。
滿腦子充斥著節(jié)烈觀的祥林嫂,為什么能在改嫁賀老六后,夫唱婦隨,生了阿毛,“母親也胖,兒子也胖”了呢?試想:生活在舊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祥林嫂,雖然篤信貞操節(jié)烈、封建迷信,然而她依然具有人類所固有的對自由的追求、對幸福的向往的特質(zhì),且從未停止過。所以,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里,祥林嫂依然能同賀老六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重回魯鎮(zhèn)做工
祥林嫂在賀老六去世,又痛失阿毛后再回魯鎮(zhèn),她的遭遇發(fā)生了陡變。在魯鎮(zhèn)這塊到處都滲透著封建文化的土地上,有標(biāo)榜“事理通達心平氣和”講理學(xué)的“老監(jiān)生”魯四老爺,更有全然沒有了賀家墺的樸實的鎮(zhèn)上的人們,這里的許多人以品味他人的悲苦為樂事。對祥林嫂的坎坷身世,男人們冷漠無情,“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聲,滿足的去了”(魯迅,1973)。他們在祥林嫂身上無奇可獵時,便用“又尖又冷”的語調(diào)嘲弄她。
封建思想的腐蝕,使魯鎮(zhèn)的人們?nèi)狈ψ钇鸫a的人道,個個麻木、冷漠。唯有做傭人“吃素,不殺生的”的“善女人”柳媽,關(guān)心同情祥林嫂。她讓祥林嫂“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做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魯迅,1973)。祥林嫂如獲至寶欣然接受,堅信只要捐了“門檻”,便能干凈如初,平安做人,生前死后都一身輕松了。然而,祥林嫂捐了“門檻”回來,她自以為已與他人無二。適逢魯家冬至祭祖,四嬸阻止她拿酒杯和筷子的喊聲就像晴天霹靂,將她那顆剛剛蘇醒、對新生活充滿希望的心徹底擊碎了?!八袷鞘芰伺诶铀频目s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蠟臺,只是失神地站著”(魯迅,1973)。
痛失丈夫后她無意再嫁,毅然選擇逃到魯鎮(zhèn)做工,想要自食其力。然而,夫家卻強迫她改嫁,繼而反嘲她不貞。魯四老爺一面要她盡力做事,又極嫌棄她“不干不凈”,不讓她插手祭祖準(zhǔn)備工作;柳媽攛掇她捐“門檻”,當(dāng)她傾其所有捐了門檻,魯鎮(zhèn)的封建勢力卻又不肯承認她能贖罪……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把勤勞、樸實、頑強的祥林嫂,嚴(yán)嚴(yán)實實地捆綁住,一步步推向死亡之路。
四、祥林嫂死前對“魂靈”、“地獄”有無的疑問
喪夫失子讓祥林嫂的情感世界一貧如洗,捐“門檻”贖罪更使她的經(jīng)濟一窮二白,遭受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打擊的祥林嫂,最終被魯四老爺掃地出門淪為乞丐,死神的腳步正一步步向她逼近。她把最后一絲希望寄托在作品中的“我”的身上:“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對于“魂靈”和“地獄”有無的疑問,作為祥林嫂心目當(dāng)中“識字”、“出門人”、“見識多”的“我”,“在極短期的躊櫥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魯迅,1973)
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深層探究,必須準(zhǔn)確認識她的特定生活環(huán)境,被逼改嫁、喪夫失子、淪為乞丐的祥林嫂成為悖逆“從一而終”的謬種后,悲催的她此時已經(jīng)無力考慮怎樣做一個正常的女人了,在這個苦難的世上,她沒有了親情的關(guān)懷,失去了生存下去的經(jīng)濟來源,死神一步步向她逼近。如果有魂靈、有地獄,她將慘遭被鋸開身子的酷刑,她恐懼萬分無法面對;如果沒有,她將無法與親愛的兒子阿毛相見,終將失去唯一的一次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她萬萬不能接受。祥林嫂就這樣在對“魂靈”、“地獄”,“希望其無”和“希望其有”的糾結(jié)中苦苦掙扎。由此足見祥林嫂的愚昧和迷信,這恰好是她最終喪失生的希望的元兇(楊華芬,2009)。
祥林嫂一生被肆意蹂躪、飽受封建禮教的迫害,在萬般無奈中走向毀滅。她的悲劇意義在于揭示舊中國的痼疾,喚醒國民奮起療疾。
參考文獻:
[1]魯迅.彷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
[2]楊華芬.永無春天的祥林嫂——淺談《祝?!分邢榱稚┑谋瘎∶\[J].科教文匯,2009(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