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李曉琳
【摘 要】漢字在演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通過漢字的構形準確性的描繪出漢字所表達的意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社會生產(chǎn)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的豐富,精神世界也逐漸豐滿,語言不斷層出新的形式,漢字復雜的構形帶來了難度,字理識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漢字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字理識字;漢字教學;策略研究
1字理識字法
湖南岳陽市教科所賈國軍先生在《字理識字教學法》中提出:“字理識字法主要是依據(jù)漢字的構形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意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通過對漢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運用聯(lián)想、直觀的手段突出字形這個關鍵,達到識字的目的。”字理識字教學法的基本原則是科學性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和開放性、兼容性原則。
從漢字的教學來說,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文字不表音而表意。一般來說,漢字的字音與字義之間大多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筆畫組織變化也多,不像西方拼音文字僅有26個字母組成,只要認識字母,掌握了拼讀方法,英語單詞可以一拼即認。并且漢字的發(fā)展有一定的階段性,漢字的構形及其所負載的詞義都有可能發(fā)生變化,有一部分漢字的構字理據(jù),也會脫離最早的構形、構意,出現(xiàn)一字多音,一字多形等現(xiàn)象,這些都給漢字初學者加大了難度?!白掷碜R字”則是解決漢字初學繁難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賈國均先生的“字理識字”教學法自誕生以來,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首肯,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睞。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員張?zhí)锶粝壬鸁崆橹С?,認為“字理識字”自成一派。并且鼓勵其繼續(xù)實驗,不斷發(fā)展。
字理是由漢字的性質決定的。由于漢字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表意文字,所以人們對于漢字構造進行分析,形成一種理論——“六書說”。班固分析過去的漢字,根據(jù)漢字的構形及造字的理據(jù)在《漢書.藝文志》中提到六書時談到:“古時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教國子,教之以六書,謂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p>
2字理識字法在小學漢字教學中的具體策略
2.1講授漢字的文化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字從未改變其表意文字的性質,漢字符號作為記錄華夏文明的載體,它發(fā)生與發(fā)展都可映襯出文化的縮影。
漢字中的家族文化,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家庭概念極重的地位,家庭是社會文化的縮影,早在甲骨文中“家”字從“豭”,“豭”聲家。《說文解字》注釋:“豭”居也,從宀,豭省聲?!必j是象形字,指的是較大的公豬?!对娊?jīng)》中就有“言私其豭,獻豭于公”的說法。從構形上也可推出,家的構造由古代人住二樓,家畜圈養(yǎng)在一樓的居住環(huán)境演化而來的。
家庭給人踏實的歸屬感,但是家庭是如何產(chǎn)生,何時產(chǎn)生,漢字的構形上我們可以探索到答案,家既是人們心靈皈依的港灣,更是社會文化的縮影。認真研究漢字字理可以發(fā)現(xiàn),“家”字字形并不從宀從豕,而是從宀從犬。從這一角度我們可以看出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由游牧逐漸轉變成種植水稻,飼養(yǎng)家禽。而此時當人們定土而居之后,才算真正有了家。
2.2構形教學與學生實際相結合
從漢字的發(fā)展歷史上看漢字的性質;漢字在演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通過漢字的構形準確性的描繪出漢字所表達的意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社會生產(chǎn)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的豐富,精神世界也逐漸豐滿,語言不斷層出新的形式,根據(jù)語言文化的不斷成熟,漢字也隨之發(fā)生著有意識的變更。王寧曾著述:“當意義發(fā)生變化或符形筆勢化以后,漢字常要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對字義的解釋,以創(chuàng)造形義統(tǒng)一的局面。”例如:”砲“字古代以石頭為戰(zhàn)爭時期攻擊敵人所用的工具,因此用”石“字旁表示,隨著時代發(fā)展,到了清代火大量的運用于戰(zhàn)爭,出現(xiàn)了火炮,隨著火炮的產(chǎn)生,”石“字旁被”火“字旁取代,為了更好的表達漢字的意義。
此外,漢字在演進過程中有意的進行字體的簡化,在不影響其示意的前提下筆畫逐漸精簡,精簡中逐漸放棄漢字的變音特性,將透過構形表達字義的特性保留了下來。但這樣的變化為今日學生漢字學習提升了難度。因此字理識字法的提出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于漢字的學習能力。
2.3獨體字帶復合字法
無論是錯字還是別字,其實問題的根源處于復雜的漢字構形上,漢字自身的難寫、難認是根因;有些漢字的字形十分相近,例如“土”和“士”構件完全相同,只是筆畫長短上的區(qū)別,以“士”為偏旁部首的是“壯、殼、聲、壺、壬、夀、壺、壴、壿、夁、壻、壸、壯、壹、壽、壭、壱、壼、壷、壵、売、壾”以“土”為偏旁部首的土偏旁的字:場、坡、塑、塔、地、壁、圾、坐、塘、坪、在、土、垃、塊、堆、墻、城、壩、增、堅、墊、埋、境、堡、塞、填、培、袁、壇、墓、垂、坑、型、堂、壞、址、墨、堵、域、壘、坤、圣、坊、埂、堤、坦、垮、基、塌、均、墾、墩、垢、堪、墜、壤、垠、墟、坷、坎、埃、壟、坨、墳等?!巴痢弊肿霾渴锥嗵幱谧蠓胶拖路?,“士”做部首則多在上方,這樣微弱的差別,衍生出的漢字卻是復雜多樣的,往往教師對于這樣造字規(guī)律,由于課時有限的原因,很難將其帶入課堂。
例二:“目”與“日”兩者相差“-”,從構形上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區(qū)分,極易馬虎寫錯,以“目”字為偏旁部首的字有“眠、眼、睜、眨、直、眉、盼、盯、著、睛、看、瞧、睡、真、目、盲、省、瞪、瞇、瞄、睬、督、瞬、盾、鼎、瞞、眶、睫、眺、瞟、瞅、眈、瞭、瞠、瞎、睦、眷、瞰、瞻、睹、矗、瞼、眸、瞳、眩、矚、瞥、瞌、眥、睽、盹、瞑、睢、矍、瞋、眴、瞷、睇、眄、睰、瞤”等。綜上所例,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偏旁部首下附屬著許多毫無關聯(lián)的漢字,這給漢字的學習記憶造成了很大的難度,但是如果再將“日”字為偏旁部首的漢字舊、晶、曉、昆、春、晚、曬、暗、景、映、是、晨、昨、早、星、晴、時、明、暖、昏、旦、暴、顯、曠、晰、易、智、暑、昂、晾、旺、暈、晌、旱、昌、晏、晝、暮、昔、暉、昧、晉、旨、暫、暇、暄、旬、旭、曙、昭、曇、暝、曩、晗、曝、晦、簪”等字,便可發(fā)現(xiàn),僅僅“-”之差可以表達完全不相同的概念,“目”字多以眼睛有關的漢字,而“日”則以表達太陽相關的概念為主。往往教師教學中缺少此基礎上再對以上漢字進行構件解讀。
例三:“礻”與“衤”兩者相差“、”這樣的細微差別對于小學生有限的認知水平是很難區(qū)分的,由“礻”構成的字有禮、祖、神、祝、視、福、禪、社、禍、祥、祈、禱、祁、祠、祀、禧、祿、祚、祗、禊、禗、禎、祫、禕、祃、祅、禓、祪、禌、禃、禙、禔、祵、禱、禵、禰、祴、禇、禯、祍、祓、祜、禷、禮、禬、禚、禠、祏、祮、禣、禪、祒、祾等諸多字?!榜隆睒嫵傻臐h字有褐、被、初、褂、袍、衫、襟、補、裕、襯、褲、裙、襖、裸、袖、襪、袱、襠、袒、褪、襤、裨、襦、裱、褸、褥、衿、袂、襜、裉、裪、袚、裺、裯、褄、袥、褞、袛、褘等等。
3結語
綜上字例,我們可以看出許多漢字之間筆畫差異小,且一個簡單的漢字會衍生出許多其他的漢字,這大大的增加了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的構形部件進行系統(tǒng)的劃分,讓獨體字代復合字記憶,進而大大提升漢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寧著.《漢字構形學導論》[M].商務印刷館.2015年版.第25頁
[2]孫鈞錫.《中國漢字學史》學苑出版社.1990年
注: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課題編號:cscxy201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