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葦娟
摘要:心理健康課對小學生心理機能的提升及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其實效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對影響心理健康課實效性的問題及實效性的提高策略進行分析,對教師團隊建設、教材的完善、教學目標的制定等幾方面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研究,以期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效性 思考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對小學生個性、意志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chǎn)生更多重視,通過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下面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問題的實效性提高策略進行研究。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方面的問題分析
1.未對心理健康教育產(chǎn)生足夠重視,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應試教育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chǎn)生一定影響,教學過程中存在敷衍了事和走形式的情況,若過于追求形式多樣化便會導致教學內(nèi)涵及目的的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無法在教學課堂中獲得更多收獲。此外,教學方式的單一同樣對其實效性產(chǎn)生影響,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學工作集中于學校,對其他因素的影響有所忽視,如何避免課堂教學、社會及學生家庭之間的脫節(jié)、對立等因素對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產(chǎn)生影響已經(jīng)成為需要研究的重點。
2.師資短缺問題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及專業(yè)性,對教師活動組織、應變、專業(yè)知識等方面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但是實際教學工作中師資力量有所不足,教師大多由思想品德教師兼任,并且未能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對教學實效性產(chǎn)生影響。
3.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師需要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進行明確,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但是實際教學工作中未能圍繞心理學理論知識及“人際交往”“學會學習”等主題及目標進行教學,教學工作偏離教學重心,存在走形式的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效性產(chǎn)生不利作用。
4.教材方面的問題
教材可謂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工作的基礎,但是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存在價值取向側重學科知識、社會需求的情況,未能對學生主體地位產(chǎn)生更多尊重,并且其內(nèi)容系統(tǒng)性及學科性較強,活動內(nèi)容的操作性及可行性較差,編制過程中未能對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年齡特點方面的問題進行考慮,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對實效性的提升產(chǎn)生一定阻礙。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性的提高方法
1.對教學觀念及模式進行調(diào)整
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可謂是教學觀念轉變的先決條件,為了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效性進行提升,需要結合新時期課程改革工作要求對教學觀念進行調(diào)整,進而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導。在相關部門增加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視及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小學校方及教師能夠被其帶動對己身觀念進行轉變,進而更好的突破傳統(tǒng)觀念束縛,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及心理健康發(fā)展等方面產(chǎn)生更多重視。
此外,社會、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是教學模式的構建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性的提升同樣具有較大的積極影響,教師需要使社會及家長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僅僅是校方及教師的工作,需要依靠社會各界和家長的配合支持。這樣一來,教師便可以對學生校外及校內(nèi)生活進行結合,使校方和家長之間建立更多溝通和聯(lián)系,對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為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另外,借助家長會、家訪、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教師能夠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朝著綜合化、生活化的方向轉變,在社會、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支持下,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大幅度提升。
2.對專業(yè)教師團隊建設工作進行完善
為了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性的提升,改善教學質(zhì)量,需要對教師團隊建設工作進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教師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學能力、教育觀及活動組織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校方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并且對引進機制進行健全,使更多專業(yè)水平較高的教師前往學校任教。此外,需要對人才管理及培養(yǎng)機制進行健全,通過教育及培訓的方式使教師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教學方法,并且能夠?qū)⑵鋺弥翆嶋H教學工作中。最后,需要對考核及評價機制進行健全,通過科學合理的多元化監(jiān)督管理及考核方式對教師進行考評,在多元化考評內(nèi)容的支持下,能夠?qū)處熃虒W能力、教學熱情、教學效果及師德等方面進行了解,并且借助學生評價、教師互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能夠?qū)處熜睦斫】到虒W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為教師發(fā)展及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
3.對教學目標及主題進行明確
教學目標及主題的明確,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能夠為教學工作按部就班的開展提供更多保障。以“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工作為例,教師設計“七彩糖”教學活動,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其盡快適應陌生環(huán)境,對學生間主動交流意識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減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并且對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將本班學生分成2組,為每組學生發(fā)放七彩糖,并且將寫有詞語的卡片發(fā)放給學生;然后教師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說明,要求兩組學生進行比賽,學生需要在本小組學生中找到和自己卡片詞語連成短語或詞組的學生,如每組共有18名學生時需要組成9個最佳詞組或短語,兩組學生中用時最短的一組獲勝;最后,組成短語的兩位學生為合作伙伴,彼此之間對自己喜歡的書籍、動畫片或是游戲等進行分享和交流,并且分享七彩糖果:教師設置“七彩問題”,如紅色問題:最喜歡的書籍是什么?學生與自己的合作伙伴進行交流,之后共同品嘗紅色問題相對應的紅色糖果。在活動中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鍛煉,能夠消除和其他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有所增加。
4.對教材的編寫工作進行完善
教材質(zhì)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效性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需要對教材設計及編寫方面的工作產(chǎn)生更多重視,教師需要結合新時期特點及素質(zhì)教育要求進行編寫和設計,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充分尊重,并且對教材價值取向、內(nèi)容失重、特色缺失方面的問題進行處理,提高教材開放性、反思性、時代性、針對性及可讀性,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效性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5.教學內(nèi)容、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豐富
角色扮演、行為訓練、討論、游戲等均為常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形式,而常見教學方法則由情景教學法、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法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使用,并且對多媒體手段進行更多的應用,通過圖片、聲音及視頻資源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媒體對有趣的活動過程進行展示,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質(zhì)量及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總結全文,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生接觸外界信息的途徑增加,其心理狀態(tài)及心理問題等方面更加復雜,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視,從教材、教學模式觀念、團隊建設等幾方面入手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效性進行提升,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及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雪萍.探索有效的素質(zhì)拓展心理健康活動課——小學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4):18-21.
[2]趙雪.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5,(27):113.
[3]陳維森.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教師,2014,(02):57-58.
[4]陳玉梅.如何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實效性[J].神州,2012,(0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