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轉英
摘 要 我校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實驗學校,經典詩文的誦讀,已成為我班同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一積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賽,每學期一活動,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還弘揚民族文化,真是一舉多得。本文就如何指導學生誦讀中華經典詩文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小學生 誦讀經典詩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1教師閱讀在先
指導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如果硬性要求背多少首詩詞,看多少本名著,寫多少篇讀書筆記,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因此我在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時,自己首先嘗一嘗書中的苦與樂,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結果完全不同。讀書的營養(yǎng)與增值,教師要先體會和感悟,閱讀是知識的積淀,是方法的體會,能讓我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和無所適從,自己心中有數(shù),才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作為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所在,應當體會到讀書不是為了應付上課,而應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從中使我感受到教師讀書是為自己而讀,也是為學生而讀。
2認定目標,引導激趣
在實驗中,我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參照利用別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少走彎路。我發(fā)現(xiàn)“激趣——導法——引背——摘錄——活用”的誦讀古詩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我們的中高年級學生,于是我邊探索邊運用,具體方法如下。
(1)激趣。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我首先注重激發(fā)學生自讀古詩的興趣。如在實驗的起始階段,我給學生講“詩的故事”、“詩壇趣話”。先讀淺顯的詩,使學生感到讀詩并不難,嘗到讀詩的甜頭,以此來調動學生自讀古詩的興趣。可以先讓學生把以前會背的古詩全部背誦給同桌聽一聽,進行初步的統(tǒng)計,再把同學們接觸過,但又不是大家都會的那部分簡單詩詞抄下來進行背誦,難度不大,背誦起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2)導法。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按罅空b讀古詩文”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誦“量”。因此,在實驗中,我非常注重導之以“法”,具體分三個層面進行:
第一步:
學詩授法。就是以課本中的古詩教學為主渠道,注重讀詩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依“法”習得。如在實踐中,我摸索出了按“細讀——精讀——感悟”三程序進行的自讀古詩的一般方法:①知詩人,解詩題;②抓字眼,明詩意;③多誦讀,悟詩情。
第二步:
配詩悟法。就是學完課本中的一首古詩后,補充另一首便于比較的課外古詩,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使學生逐步體會、鞏固讀詩的門徑。如,學習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就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思鄉(xiāng)的詩,有關對月抒懷的詩,孩子們一下子就背會了《月下獨酌》,聯(lián)系上了《靜夜思》,同時了解《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第三步:
展讀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報”,開辟“每日一詩”欄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詩,作為重點賞析,教師稍作點撥、引導,讓學生欣賞誦讀,自悟其意,自得其樂。
(3)引背。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讀詩方法后,我注重引導學生背誦一定量的古詩。一是引導學生總結出一般的背誦方法 。如“詞語組塊背誦法”、熟記詩“頭”背誦法、聯(lián)想畫面背誦法、抓詩眼背誦法等,學會了方法,讓學生有系列地背。二是引導學生互相背誦、考查。
(4)摘錄。不管哪一首經典詩文,誦讀了幾遍之后也就能感受那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讓學生自己通過誦讀,把握語感,找到名句,老師進行表揚,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再學的興趣。重點句能記住了,根據(jù)重點句這一詩眼,熟讀背誦,難度也就降低了。
(5)活用。就是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體驗,注意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指導學生在口頭表達中、作文中比較恰當?shù)剡\用古詩。但我不作過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規(guī)定,以免學生望“詩”生畏。實踐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有小部分學生能引用古詩,寫出精彩生動的作文,還有部分學生能嘗試著寫出一些有點詩意的小詩來。
此外,在指導學生大量誦讀古詩文時,我注意不增加學生的背誦負擔,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讀 “讀詩指導”,保證教師有時間指導學生大量誦讀古詩文。二是利用語文課前3分鐘時間,讓學生背古詩、檢查背誦情況。后來又盡量寓教于樂,讓活動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這既保證學生有時間大量誦讀,又不增加學生負擔。
孩子們的記憶力是相當驚人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多同學讀兩三次就會背了,慢的同學也只需五六遍,每天利用很少的時間就足夠了,再加上孩子們幾年來的積累,在班上進行的一次詩歌朗誦比賽中,同學們都能背誦很多的古詩。接著我又在班會課上組織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心得。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并不難。自創(chuàng)“化整為零”、“分時段背誦”、“根據(jù)現(xiàn)代音樂填詞法”、“競背法”等方法,各人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特點自己探究最適合的方法,自得其樂樂無窮??傊涣鲿r,一個個滔滔不絕、神采飛揚,交流后,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取長補短,事半功倍。
以上是本人在經典詩文誦讀的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及體會。我堅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探求誦讀經典詩文的有效方法,堅持誦讀中華經典詩文,是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效果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