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媛
摘 要:小幼混齡運動是指將一年級小學生和中班幼兒組合在一起進行的運動活動。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活動,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幫助是巨大的。我園利用小幼一體的優(yōu)勢,開展了小幼混齡運動活動,一學期下來發(fā)現(xiàn)異齡間的互動較少,雖然老師在活動前提出了要求,讓哥姐弟妹一起玩,但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仍舊各管各,那么如何促進混齡運動中幼兒的合作行為呢?對此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幼混齡運動;體驗;指導策略
幼兒只有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中才能充分發(fā)展個性,才能激發(fā)幼兒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忑g運動中幼兒交往對象為年齡較大的小學生,他們在一起活動創(chuàng)造了交往的機會,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而且“以大帶小”的這種活動形式既能讓幼兒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以孩子教孩子,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和責任感,又滿足了“大”孩子那種想當小老師、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強了信心,同時也滿足了“小”孩子由對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產(chǎn)生的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要。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使幼兒情緒愉悅,活動積極,并給混齡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自由的空間,遇到問題可共同商討、共同解決,享受成功的喜悅。作為老師,可以這樣做:
一、適時介入,讓大孩子對小孩子的行為做出恰當反應
在戶外活動的混齡教育中,教師的指導應堅持“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的原則。知道幼兒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了解孩子已有的經(jīng)驗和水平,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通過觀察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并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幫助幼兒實現(xiàn)自己的構(gòu)想,并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時,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加強指導語的藝術性。根據(jù)混齡年齡段幼兒各種動作發(fā)展的水平,我們提供了長凳(跳躍、平衡)、圈(走跑)、歡樂球(投擲、球類)、繩子(綜合)等器械。用這些器械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自由選擇,彼此聯(lián)系,產(chǎn)生交互作用的活動。即在間斷性分時段中,讓相應的教師擔任某一區(qū)域的活動,混齡幼兒則依據(jù)自己的意愿、興趣選擇伙伴,選擇區(qū)域參加鍛煉。小學生和幼兒在玩圈,小學生使出渾身解數(shù)滾、打轉(zhuǎn)、跳、放、在腰際轉(zhuǎn)等,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可幼兒總是心不在焉,望望這邊又望望那邊,小學生急出了一身汗,不知怎么辦才好。老師走過去對小學生說:“弟弟的圈玩累了,問問他還想干什么?”小學生哥哥問:“弟弟你想玩什么?”幼兒說:“我想玩那邊的歡樂球。”哥哥恍然大悟,收好圈后拉著弟弟直奔投擲區(qū)域,然后他們玩得很開心。老師可以多提醒大孩子注意幼兒的態(tài)度和興趣等,并根據(jù)兩個人的意愿選擇和調(diào)整活動,盡量多關照幼兒。
二、創(chuàng)造交往的條件,促進異齡互動
小學生相對幼兒在各方面的經(jīng)驗都成熟了許多,特別是在動作技能的發(fā)展方面,他們起到了很大的榜樣作用,這很好地吸引了中班幼兒的目光,激發(fā)了中班幼兒的發(fā)展欲望和交往欲望,他們也渴望從大哥哥、大姐姐那里獲得相同的經(jīng)驗與發(fā)展,也是一種自我挑戰(zhàn)的體現(xiàn)?;忑g運動初期時,大哥哥、大姐姐玩著玩著就會忘記自己的責任,丟掉弟弟妹妹,只顧著自己玩了。針對這種情況,老師運用介入法及時提醒大孩子,有效組織孩子們選擇各自喜歡的器械,如:抖動繩子玩踩小蛇的游戲,圈擺放在地上當荷葉跳躍玩過河的游戲,還有彈彈圈等必須兩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過獨木橋時幼兒必須扶著小學生的手走過,繩子的長度必須是幼兒能夠得著的……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小學生帶著一個中班的幼兒,活動中幼兒積極投入,原來較害羞的幼兒膽子也大了許多。同時,他們在活動中也感知自己的力量,體會到和伙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三、引導混齡間嘗試合作,體驗活動的快樂
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沒有與其他幼兒一起生活的經(jīng)驗,往往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個性,其表現(xiàn)為自私、不合群、缺乏同情心等?;忑g運動使獨生子女有了“兄弟姐妹”,通過兒童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長凳的活動場地,最初只是小學生踩到上面像過獨木橋一樣走來走去,幼兒在一旁一動不動地看著,心里癢癢的但不知如何參與。老師鼓勵小學生將妹妹扶上去,孩子得到姐姐的關心很高興,立馬與姐姐互動起來:兩人手牽手慢慢過獨木橋。在這樣一個活動中,孩子們從自己的小世界里邁了出來,進入混齡互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對于不太會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支持,給予不同的建議,如:你和哥哥姐姐商量一下,想玩什么,再一起玩,你去試試跟姐姐說,咱倆一起玩,你可以去幫弟弟妹妹一起解決這個困難。在老師積極地鼓勵和適當引導下,混齡班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了培養(yǎng)。
混齡運動中處處充滿了互動合作,不同年齡的幼兒都能在其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的空間。但作為老師一定要記?。阂灰槒幕拥淖匀恍?,避免過度苛刻的互動要求;二要警惕互動的形式化,不要為了互動而互動;三要時刻記得混齡互動與同齡互動是并存的,以平常心對待混齡之間的社會建構(gòu)。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