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靈芝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博士
淡淡薄煙幾世香
文孫靈芝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博士
“香文化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漢代和香之貴;成熟于盛唐用香之華,普及于兩宋燃香之廣,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勢,衰敗于亂世征戰(zhàn)之憂,回春于安定和諧之世?!?/p>
香常被古人喻為高尚的品德,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睂⑾悴菖c飲食聯(lián)系起來,表明君子之心,當是追求芳香潔凈,不與世俗同污。古人用香調(diào)心境,以臻身心和諧,病去心寧。其實,香療功效眾多,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心理,還可以調(diào)節(jié)生理。下面就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香的基本功效。
以香來辟邪,是古人常有的用法。宗檁《荊楚歲時記》“除夕宜焚辟瘟丹,或蒼術、皂角、楓、蕓諸香,以辟邪祛濕,宣郁氣,助陽德,即閉室虛堂,亦無不到?!爆F(xiàn)代研究表明,香藥有提高呼吸道局部免疫可能,從而減少細菌和病毒感染,起到驅(qū)邪辟穢的功能。香藥裝入香包或香囊中可應用于感冒預防,現(xiàn)代也有使用香藥揮發(fā)油或者芳香氣味進行空氣消毒的實驗研究,如用蒼術、艾葉等。在現(xiàn)代的古籍保護中,一些香藥也被用來防蠹,例如蕓香草、花椒、茅香、藿香、樟腦等。
明代方書《普濟方·卷二百六十八·雜錄門》記載了“祛蚊法”。如熏蚊子,使用香附子、蒼術(半斤)、雄黃(別研)、樟腦(別研)各半兩,為細末。入雄黃、樟腦和勻,重羅,打作香印。爇(燒)之。
在沒有蚊香的夏季,江蘇南通等地的老百姓經(jīng)常是將曬干的艾草在房內(nèi)點燃,閉門熏15分鐘,然后再入房,蚊蟲就少了很多。古今驅(qū)蚊香囊中一般都有艾葉、薄荷、藿香等藥材。
封面報道
香藥亦有健身潔膚的功用。清宮醫(yī)案中就載有用香藥制成的用于沐浴洗臉的玉容肥皂,“夫人之臉皮毛膚,皆屬太陰脾肺二經(jīng),謂土生金之故耳。蓋因過食厚味醇酒,以致胃火上升,面生斑點、酒刺、粉刺,游風瘙癢,黯慘無光,當用此洗之?!?/p>
香發(fā)散
“香發(fā)散”源自清宮醫(yī)藥檔案中挖掘出的慈禧太后專用美發(fā)方。
【組成】零陵香一兩、辛夷五錢、玫瑰花五錢、檀香六錢、川大黃四錢、生甘草四錢、粉丹皮四錢、山柰三錢、公丁香三錢、細辛三錢、蘇合油三錢、白芷三錢等組成。
【制法】先將諸藥研成細末,用蘇合香油拌和,晾干,再研細面,備用。
【用法】使用時將藥粉摻勻于發(fā)上,后用密梳篦去。
【功效】久用落發(fā)重生,至老不白。
除了香皂、洗發(fā)方之外,古人在衣櫥里自備香袋熏衣。
衣香方
【制法】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一兩),丁香(二兩)。
【用法】上細銼,如米粒,微搗,以絹袋盛衣箱中。
有些香不僅有熏衣的功效,還可以改善記憶力,如迷迭香具有改善記憶力的功能。有研究顯示,迷迭香精油可以通過嗅覺通路增強小鼠海馬區(qū)乙酰膽堿酯酶和谷氨酸的表達,進而改善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因此,家里有考生的家長,可以考慮在孩子讀書時配一點迷迭香。
還有一種怡人心肺的“聞藥”,老字號益德成的聞藥始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它選擇優(yōu)質(zhì)煙草研磨成細粉,摻入麝香、丁香、檀香等芳香藥材,用鮮花熏制九次,密封在陶缸中陳化數(shù)年乃至數(shù)十年,取自然花香、藥香、煙香的味道,通過鼻腔吸聞,達到提神、醒腦、開竅、清心、避疫的作用。盛放聞藥的,即鼻煙壺。
鼻煙傳入我國大概是在明代萬歷年間,使用者一般是經(jīng)濟條件比較富有的人家,受眾面比較小,如清人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煙草”里說:“更有鼻煙一種,以煙雜香物花露,研細末,嗅入鼻中,可以驅(qū)寒冷,治頭眩,開鼻塞,毋煩煙火。其品高逸,然不似煙草之廣且眾也?!?/p>
陸耀《煙譜·好尚第四》也說:“別有所謂鼻煙者,屑葉為末,雜以花露,一器或值數(shù)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置小瓶中,以匙取之入鼻,則嚏輒隨之。服久相習,亦可不嚏。有紅色者,玫瑰露所和也;也有綠色者,葡萄露所和也;也有白色者,梅花露所和也。所貯之瓶備極工巧,多用瑪瑙、玻璃、玳瑁或洋甕、金銀為之。”因鼻煙中加有香藥,有一定的“治頭眩、開鼻塞”的作用,故而吸鼻煙者往往作為藥用,來對付不重的傷風感冒。
薰球
香料
線香
“臥褥爐也稱熏球,它是我國古代社會達官貴人置入被褥或衣袖中用于取暖的一種奢侈品。熏球使用方便,在爐缸中點燃線香或檀香木塊時,發(fā)出一縷幽香,不會燒灼被褥,連爐灰也絲毫不會撒出?!卑l(fā)明此物本為房風,但古籍文獻不可查考其人其事,后為持平裝置發(fā)明者西漢丁緩重新制作。
香藥費用不菲,但古人用香也不都是為追求奢侈,而是為某種超然之境,如“窮四和”。宋代陸游詩有《閑中頗自適戲書示客》云:“烹野八珍邀父老,燒窮四和伴兒童。”不只是文人墨客休閑之中燒窮四和香,宮廷之中不乏如此取用,如蘇東坡《香說》:“溫成皇后閣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練(楝)花之類;沉、檀、龍、麝皆不用?!?/p>
“窮四和”也叫“四棄香”,指以棄物做成香品?!懊繗q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nèi)所爇香名四棄香,清微澹遠,迥殊常品,以梨及蘋果等四種果皮曬干制成。歷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p>
清代紫禁城在新年第一天以四棄香為用,意在向天下昭示節(jié)儉之美德。
香灰,又稱“千人心”,是祭祀用香燃盡之后的灰,取其承千萬人發(fā)心之故,明代《普濟方》“卷三百二·金瘡門”記載了“治刀鐮所傷:千人心(香灰)、千人手(門扉后塵)、千年土(門檔土)、青龍(蔥汁),上捻和作一塊,如有刀鐮所傷,旋割為末,貼之?!?/p>
藥用灰醫(yī)書記載比較少見,存于明清醫(yī)籍中的有安息香灰、降真香灰、乳香灰的記載。其中安息香灰首見于宋元時期的方書《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三十三“冷瘡”中。明代《普濟方》記載了安息香灰的使用,在乳香散中,用治瘡冷及膝脛,生瘡年深,筋骨攣躄,膿血不瘥。孫一奎《赤水玄珠》記載了降真香灰的使用。清代程鵬程《急救廣生集》記載安息香灰的使用:“耳爛:頂好安息香灰吹之。先用棉花卷出耳中毒水,俟毒水凈盡,然后吹三四次愈(《錢氏驗方》)”。
《明會典》中朝貢的香藥:爪哇國有薔薇露、奇南香、檀香、麻藤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黃熟香、安息香、烏香、龍腦、丁皮、沒藥、肉豆蔻、白豆蔻、阿魏、蓽澄茄、蓽茇、蘇木、胡椒;古里國有龍涎、蘇合油、乳香、檀香、木香、梔子花、胡椒;占城國有橘皮抹身香、熏衣香、奇南香、金銀香、土降香、燒碎香、檀香、柏香、花藤香、龍腦、烏木等。明代輸入香藥種類和前代基本上是一致的,既有熏身之香,亦有藥用之材,也有食用之香料。但是也有一些特殊之處,比如暹羅國和榜葛剌國進貢的烏香,前代未有,清代俞正燮認為就是鴉片。
還有一種特殊的是馣班兒香,明代有時候?qū)懽鳌皢啺认恪?,使用和沉香、檀香一樣。明代周嘉胄《香乘》卷五記載“西番與蜀相通,貢道必由錦城……其貢諸物有唵叭香。(《益都談資》)唵叭香前亦未聞,《無雜俎》、《益都談資》二書近出?!瘪T承鈞認為是阿拉伯文Anbar,意即“龍涎香”。
外來香藥為本土利用最典型的就是《中華本草》記載的“秘魯香膠”,即清宮里的“巴爾撒米油”。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秘魯香膠樹的樹脂,香氣似香莢醛,味初無而后苦辛?,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秘魯香膠所含桂皮酸有抗細菌和抗真菌作用,秘魯香膠有局部刺激作用,外敷時可促進上皮細胞生長,可用于治療頑固性潰瘍、創(chuàng)傷和某些皮膚病,偶可發(fā)生過敏反應,與等量蓖麻油混合可外用于褥瘡和慢性潰瘍,制成軟膏,可用于治濕疹、瘙癢,也是對癥治療痔瘡用的直腸栓劑的成分。
雍正登基后,巴多明和羅懷中分別進獻了避風巴爾撒木香八小象牙盒、兩小錫盒。這里“巴爾撒木香”有時候也會被記錄為“巴爾撒米油”“巴爾撒木油”“巴爾撒末油”,因有治刀傷的療效而備受軍營歡迎。
關于藥露,范行準認為“自明萬歷間教士熊三拔將泰西煉制藥露法傳入后,中國藥學史上,遂又添一新葉”。是以不吝筆墨,詳細敘述。并在卷一傳略下特別提到“能以西法煉烹草木花果而成藥露”。清代顧仲《養(yǎng)小錄》中記錄:“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p>
清宮對藥露比較重視,太醫(yī)院使用有狀元露、黃連露、紅毛露、青梅露、參苓露、龜齡露、延齡露、國公露、鳳仙露、桂花露、補益延齡露、佛手露、神仙長壽露等,還專設武英殿露房,有專門醫(yī)生承應制露事宜。
乾隆年間,從新招募的30名醫(yī)生中,抽調(diào)旗醫(yī)生一名,民醫(yī)生三名充實到露房。露房所蒸之露取名為某某油,如于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8月對武英殿露房進行查檢,“瓶貯甚多,皆丁香、豆蔻、肉桂油等類”,嘉慶帝除了把部分藥品賞賜給大臣,其余的交給清宮造辦處收存,當時受賞賜的大臣中有戶部侍郎姚文田,其子姚衡在《寒秀草堂筆記》中對各種藥品數(shù)量、盛放藥物的器皿都一一做了介紹,共記載122種。
清代藥露不僅取材于“花”,還有廣泛取材于草、木、果等。對于民間來說,清代藥店售有“各種花露、各種香油藥酒”,相關臨床使用也比較豐富?!奥秳币彩蔷S吾爾醫(yī)藥的傳統(tǒng)劑型。
現(xiàn)代各式“精油”,已是另一種繁榮之象,多于美容按摩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