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在現(xiàn)代管弦樂隊中,屬于是弓弦樂器的高音樂器,音色細膩婉轉,在管弦樂隊中占有重要地位。音準是小提琴教學的重點,同時在學生音準能力培養(yǎng)中涉及面比較廣,因此也屬于小提琴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本文則在對小提琴教學音準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建立及培養(yǎng)。
關鍵詞:音準;小提琴;建立;培養(yǎng)
從十七世紀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科萊利開啟了小提琴的演奏及教學,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在小提琴演奏及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音準是小提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同時也是小提琴的演奏靈魂。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準把握能力,不但要技術嫻熟,同時也必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本文首先則對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問題探討。
一、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問題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卡薩爾斯曾經(jīng)說過:弦樂器的技巧練習,是世界上最難見成效的事情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想要練好小提琴,并非一日之功,必須要長期堅持訓練。但是嫻熟的演奏技巧也并不一定能夠解決音準問題,甚至演奏者對于一首曲子已經(jīng)練的非常嫻熟,音準也很好,但是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同一首曲子還是會出現(xiàn)音不準現(xiàn)象,這一問題在小提琴學習中比較常見。通常情況下音不準則是受到第一次聽上聽覺上存在的錯誤,因此對于學生來講則需要反復聽大師的經(jīng)典曲目,自己記住演奏中的音點位置,提高自己耳朵的敏感性。在演奏過程中到達一個點的時候也就會下意識的提醒自己。同時也必須要強化視覺訓練以及跟唱訓練。對于小提琴演奏者來講,必須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曾有研究人員在學生已經(jīng)將聽覺訓練完成的基礎上,把這類學生分成兩組,針對同一個曲目,一組學生在練習曲目之后再聽5-6遍,之后依照樂譜跟著鋼琴邊看邊唱;另外一組則在聽力訓練結束后直接進行練習。在兩組演奏中發(fā)現(xiàn),第一組學生演奏中音的高低、強弱以及節(jié)奏等方面的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第二組?;谝陨险{查結果能夠發(fā)現(xiàn),在小提琴學習中讓學生首先進行視譜及跟唱訓練,則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在跟唱過程中,則能夠更好反應出音的高低強弱,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明確認識小提琴音的變化,有助于顯著提升訓練效果。
對小提琴中的音準問題進行總結可發(fā)現(xiàn),想要提高音準效果,則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嫻熟的技巧、敏銳的聽覺以及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等等。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左手手指按住弦,通過縮短琴弦振動長度從而控制小提琴音的高低。那么想要顯著提升音準,則需要將手放在正確的位置,但是方位正確尋找中具有一定難度,在短時間內幾乎無法實現(xiàn),則一定要長時間進行基本技術訓練,以此提升自己的音準控制,但是想要有效控制,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部分學生,雖然十分刻苦的訓練,但是演奏水平提高并不明顯,由此可見音準問題是小提琴教學中的難點。雖然音準是小提琴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是基礎內容,想要顯著提升自己的音準效果,不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同時也必須要在時間和精力上下大功夫,以此提升自己的音準。
二、小提琴教學中音準建立及培養(yǎng)
(一)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建立
1.養(yǎng)成正確的持琴姿勢
在小提琴教學中,持琴方法是首要研究問題,養(yǎng)成正確的持琴姿勢則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音準。在小提琴演奏中,正確的持琴姿勢是:把琴放在左肩鎖骨上,確保下顎可以貼在腮托上,并稍微聳起左肩,采用下顎及肩夾住小提琴,琴的方向偏向于左前45度,確保琴可以不用手進行支撐,依舊保持正確位置。只有在以上持琴基礎上,才能夠有效確保左手可以正確按弦,右手也能夠正確運弓,從而確保在演奏中能夠具有良好的音準及音色。在持琴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左手手指、手臂、手掌以及肩均為放松狀態(tài),手臂狀態(tài)均較為協(xié)調。關于持琴過程中的兩個支點,則分別為下巴和鎖骨之間的固定支點和左手這個不固定支點。
2.掌握正確手型
音準屬于是演奏中的聽覺內容,但是左手如果姿勢存在問題,則會對小提琴演奏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左手的手型則為四個手指組成拱形,和大拇指共同構成一個圓,對于手型來說這是最自然的狀態(tài),不管是掌關節(jié)過分突出還是扁平,均容易出現(xiàn)緊張。馬爾西克曾經(jīng)提出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手型自然位置:采用下顎和鎖骨夾住小提琴,確保琴頸正好在食指和拇指的中間。琴頸的右邊可以接觸到食指的第三節(jié)末端,對于手腕動作的靈活變動不會產(chǎn)生影響。之后則可以將左手其他手指全部放在A弦上,拇指則保持輕微彎曲,這個時候拇指和其他手指關系及其和琴頸位置關系等等,均屬于是最自然的狀態(tài),也就是適合每個人的持琴手型。
3.強化音階訓練
在音階訓練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循序漸進,基于一定法則進行規(guī)律性性訓練。其中《音階體系》則屬于是一本音階訓練良好的教材,不但對于左手有嚴格要求,同時對于各調和轉調、和聲訓練均有系統(tǒng)性指導。但是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確保能夠掌握基本技術之后,才能夠進行高難度練習。
(二)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培養(yǎng)
1.加強聽覺能力訓練
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音準訓練則需要強化學生的內心聽覺,以此顯著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并且能夠提升音準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準判斷能力?;跇纷V符號在自己心中迅速產(chǎn)生相應的高音感覺,下意識的指揮自己手指實施演奏,整個過程也就是內心聽覺的指揮。但是大部分學生在小提琴學習過程中,單純的進行雙手技術訓練,忽視內心聽覺的培養(yǎng)。關于小提琴的學習,只要聽覺準確了,也就能夠為小提琴音準提供相應保障,就算是一旦發(fā)生音準問題也能夠及時進行處理。在小提琴教學中,老師則可以讓剛剛開始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在琴頸生做好標記,學生學習中視覺則直接取代聽覺,這一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許有短期效果,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對于學生的聽覺能力培養(yǎng)卻非常不利,長期這樣則會讓學生對視覺產(chǎn)生依賴性,如果在學生演奏中離開標記,則會直接導致學生自信心受到影響,無法徹底消除學生存在的音準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采用視唱練耳方式,以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能力。
2.強化左手訓練
通常情況下,小提琴剛剛接觸的學生會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演奏中同一根弦上的某些音會出現(xiàn)兩個位置,有些學生則無法準確掌握這些變化;其二是小二度手指距離過大,從而影響音準問題?;谝陨蠁栴},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指型。在演奏中,演奏者的左手掌握著音高,因此一方面需要保持正確演奏指型,另一方面還需要完善半音、全音以及手指關系。在進行熟練練習之后,在學生腦海之中則會形成音符和手指的位置關系圖,從而一聽到音符則會調整相應的手指距離。例如在《費加羅的婚禮》演奏過程中,第34首曲子里第三節(jié)第一個雙音,則需要直接從第三把位移轉移到第一把位,同時以上兩個音則必須要升小二度,因此容易出現(xiàn)音不準問題。因此在平常訓練過程中,則也需要加大左手訓練并且提高樂章掌握熟練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在演奏過程中臨危不亂。在演奏中不管左手在哪一個把位,均可以基于調性隨時調整位置,從而為提高音準效果。
同時在演奏中也必須注意集中注意力,保持放松狀態(tài)。在演奏中通常也會出現(xiàn)有些學生過于緊張,用大拇指緊緊扣住琴頸上,同時手掌也會因為緊張而導致指關節(jié)緊緊拖住琴身,從而導致左手手型出現(xiàn)嚴重的變形。如果出現(xiàn)這一問題那么在演奏中不但演奏者會感到不舒服,同時隨著音符的變化在左手位置變換中,也會影響變換速度和正確性,影響演奏音準效果。通過如果在演奏過程中長期采用錯誤姿勢進行演奏,也會損傷演奏者的頸椎、指關節(jié)以及肩膀,影響到演奏者的身體健康。
3.堅持綜合訓練
小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存在的音準問題并不屬于單純技巧問題,因此在掌握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音準問題不但包括多方面音樂基礎知識掌握問題,同時也涉及到這些知識的運用能力,其中包括單音、音程、旋律以及和弦的視唱能力及聽辨能力,這些均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能力,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小提琴演奏技巧問題。在小提琴學習中,只有仔細尋找到出現(xiàn)音準問題的原因,才能夠在演奏中更多的將精力放在音樂表現(xiàn)上。不管是樂理、和聲問題,還是聲樂等學科的掌握質量,均會對視唱聽音能力產(chǎn)生影響,也就進一步提升了音準把握難度,對其他音樂學科的發(fā)展從而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則需要培養(yǎng)學生從理性角度可以讓雙手落下之前就可以對各種單音、雙音之間的關系進行預測能力。那么想要實現(xiàn)以上目標,則需要堅持音階訓練。不但要對樂器本身的質量影響作用重視,同時也必須要綜合考慮周圍環(huán)境客觀因素的影響。就算是演奏者的視覺音高能力很強,但是指法、換把以及揉弦等技巧也會對指法產(chǎn)生影響,因此一定要加大接觸音樂從而提升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在自己腦海中通過視覺視譜則可以構建一定的音高概念,基于自己的音樂記憶從而腦海中想象出聲音的音高及旋律。關于高音的訓練則需要強化訓練,構建良好的練習習慣,這對于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聽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正確運弓持弓
首先運弓時全身放松。在運弓時,首先不要總是一個姿勢僵著不動,要自然放松身體;尤其右肩,一定不可以聳肩,要自然的下沉。在運弓過程中弓桿要稍稍偏向琴頭的方向。在運弓時需要從肩部到手腕用自然的力度來把控,小提琴演奏者感知到自己的手和弓在琴弦上成為一個共同體。在演奏時手腕要保持一定的伸縮范圍,但也不能過于松弛。到弓尖部分時,力度要加大,要沉在琴弦上,以免影響音準。其次準確找到弓子與琴弦之間接觸點。在運弓發(fā)音的初始,拉出來的聲音應該是十分寧靜又毫無雜質的。但對于很多剛入門的學員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色,通常是需要花費四分之一的弓段。但這種情況明顯是不對的。飽滿而又清脆的音色在弓子剛一接觸琴弦就會產(chǎn)生。發(fā)出嘈雜而又刺耳音色一般是由于弓子過與的緊靠琴碼演奏出來的。黯淡而又虛弱音色一般是由于弓子過與靠近指板演奏出來的。剛入門的學員就想能夠發(fā)出優(yōu)美的音色,可以嘗試弓子拉在指板與琴碼中間時發(fā)音。當然,這些主要還是剛入門的學員在弓子與琴弦的發(fā)音點上發(fā)音特點。然后切勿蹭弦。對于很多剛入門的學員在演奏時通常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是,蹭弦。而蹭弦發(fā)出的聲音是刺耳和充滿雜質的。那么這個問題的解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運弓平面的手臂整體換弦的練習才能確保右手運弓平面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運弓一開始先要從中弓著手,在初始訓練時,弓子需要拉得間距短些,然后在慢慢地拉長。要做到快、準、穩(wěn),熟練掌握后再結合運弓動作進行有聲練習。最后空弦練習中的其他要領。在空弦練習中除了要注意手臂運動以及手指力量的掌握,除此之外,耳朵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障揖毩曋嘘P注度主要是音色,而音準不包括在內。弓在演奏過程當中是不需要技巧性的力度變化,只要保持音色的整體性。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訓練過程中仔細地聽辨音色,從而找到自己的樂器最好的發(fā)音,自己與樂器共鳴的狀態(tài)。不斷地重復這些在演習中摸索出的好的肌肉感覺,最終形成肌肉記憶。要達到這些所有效果就必須在實踐演習中日積月累的體會、改善、調整。顯然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只要肯花功夫去學習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結語
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音準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技術難點,但是只要能夠熟練掌握演奏技巧,掌握正確方法,也能夠對音準問題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當然在演奏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講也需要強化訓練,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音樂表現(xiàn)中,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音樂夢想,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國鳴.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訓練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4,(8):130-130.
[2] 韓鈺.探討小提琴教學中音準的培養(yǎng)[J].音樂大觀,2014,(15):110-110.
[3] 王福云.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訓練技巧分析[J].北方音樂,2016,36(10):147.
[4] 修亞男.淺議小提琴教學中學生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6,(10):65.
[5] 馬寶艷.試論小提琴教學中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J].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7(4):90-92.
[6] 朱強.淺談業(yè)余小提琴教學[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9):278-278.
[7] 阿麗比娜古·古孜勒.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訓練技巧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1):72.
[8] 梁旭.視唱練耳課程在小提琴學習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3,(7):101-101.
[9] 徐玲.淺析小學小提琴集體課教學中的三個實際問題及解決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6):249-249.
[10] 穆彤.淺談小提琴樂隊片斷的基礎教學[J].樂府新聲,2014,32(2):165-166.
作者簡介:王婭娜(1975.10.——), 女,新鄉(xiāng)籍。本科學歷,二級演奏員,從事小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