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并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支持和響應。自倡議實施以來,中歐政治互信逐漸增強,合作領域不斷拓寬,人文交流更加密切。對此我國應借鑒歐盟高科技領域及城鎮(zhèn)化方面的經驗,借助亞投行加強金融合作等經濟方面的內容,還加強文化等多個層面的溝通與交流,讓歐方人士充分了解我國、認同我國,做好增信釋疑工作,暢通中歐合作之路。
關鍵詞:“一帶一路”;歐盟;經貿合作
一、中歐經貿合作現狀
1.貿易總量增幅下降,逆差依然很大
第一,中歐雙邊貿易總額波動性增長,歐盟逆差有所縮減卻仍然巨大。2005—2015年中歐貿易總額,歐債危機肆虐期間,除2009年、2012和2015年出現下跌以外,中歐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總體呈現增長態(tài)勢。第二,歐盟對華逆差在危機期間依然巨大,規(guī)模長期保持在1000億歐元以上,但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8年以前,歐盟對華逆差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在2008年達到最高點2476億美元,之后在危機期間出現震蕩下下降,即使在2010年有所反彈,但歐盟對華逆差的總趨勢呈現逐步縮小。
2.雙邊投資增長迅速,但整體規(guī)模依然偏小
第一,歐盟對華投資快速增長除2006年和2010年2年歐盟對華年投資額出現單年下降外,2005—2014年10年間有8年較上年出現增長,投資總額從2005年的51.9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68.5億美元,增長了32%;受危機影響,2010年投資額達到最低點22.9億美元,出現短暫大幅下降。從國別來看,德、英、法、意、瑞等國是歐盟國家對中國的主要投資國,其中德國最大,2014年占到當年歐盟對華投資總額的六成。
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給中歐經貿關系帶來新機遇
1.拉近中歐空間距離,實現貿易便利
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規(guī)劃和實施,中歐貨運班列逐漸進入快速發(fā)展和常態(tài)化時期,截至2014年8月1日,國內各地開往歐洲的集裝箱班列共計239列。渝新歐、鄭新歐、義新歐等諸多“X新歐”班列的開通,相比以往傳統(tǒng)的海路運輸,運輸周期將至少縮減15天。中國出口歐洲的產品中,機電產品占比超過一半,其中電子通訊和信息類產品體積小、價值高、供貨周期短,由于對單位運輸成本敏感度低,因此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更能滿足市場的即時需求。
2.加強中歐基礎設施建設及金融合作
中亞五國位于亞歐大陸中部,既是我國的近鄰,也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但是,中亞地區(qū)在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節(jié)非常薄弱,水電供應、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都已老化,且資金嚴重匱乏,無力修建。而中國和歐盟又均與中亞五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歐盟是僅次于中國的中亞第二大貿易伙伴。中亞地區(q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亟待改善,這為我國與歐盟在建設基礎設施領域提供了新的合作機會。2016年3月,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行長蘇瑪·查克拉巴蒂表示希望與我國進行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金融支持。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經貿深化合作的對策建議
1.借鑒歐洲高科技、城鎮(zhèn)化領域發(fā)展經驗
在高新技術方面,將“一帶一路”戰(zhàn)略和國際產能合作結合起來,要樹立大局意識,要善于抓住和對接當地需求,堅持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促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我國發(fā)展增添新動能?!爸袊圃?025”“互聯網+”等發(fā)展規(guī)劃與歐盟的歐洲投資計劃、單一數字市場和核心交通網絡建設有效對接起來。在城鎮(zhèn)化方面,李克強于2015年6月29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了2015中歐城鎮(zhèn)化伙伴關系論壇。中國正在推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城鎮(zhèn)化進程。歐洲城鎮(zhèn)化已走過幾百年歷程,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中國學習借鑒。
2.健全法律機制,優(yōu)化貿易投資環(huán)境
我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倡導國,并且作為負責任大國,應先從自身出發(fā),要建立完備的法律框架,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歐商對華投資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小企業(yè)在增加就業(yè)機會、改善市場結構、活躍經濟等發(fā)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受到大型企業(yè)的排擠而處于劣勢地位,要在WTO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制定一系列制度,對歐盟對華投資的中小企業(yè)進行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同時,要加大對歐盟投資環(huán)境的研究力度并發(fā)表指導性文件,為我國企業(yè)對歐直接投資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信息支持,并完善信息追蹤服務體系,及時關注歐盟市場變化并盡早發(fā)布信息,切實幫助我國企業(yè)獲取更多有效信息,減改善我國的投資環(huán)境,吸引更多歐盟企業(yè)對華直接投資。
3.充分利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在世界三大區(qū)域性經濟組織中,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可以說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qū)域多邊開發(fā)機構,重點在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一新的平臺的出現,也進一步打破了以歐盟地區(qū)、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為主的國際經濟格局。歐洲有18個國家加入亞投行,足以見得其對歐洲的吸引力之大。我國不斷地支持“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加強互聯互通和物流發(fā)展的信心、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真心是世界大多數具有共同追求的國家看得見,相信會走得更快更好。
參考文獻:
[1]湯柳.“一帶一路”下的中歐經濟融合[J].宏觀經濟,2015(11):39.
[2]龍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fā)展、挑戰(zhàn)及對策[J].國際問題研究,2014(5):37-50.
[3]李丹,崔日明.“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經貿格局重構[J].經濟學家,2015(8):62-71.
[4]吳賢軍.國際話語權視域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現路徑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2):97-103.
[5]勾東寧,白冠迪.歐洲區(qū)主權債務危機對中歐雙邊貿易及投資的影響[J].開發(fā)系,2015(2):39-45.
作者簡介:
崔秀妹(1991—),女,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2015級政治經濟學研究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