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
摘要 通過分析永新縣防雷減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防雷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雷電災害預警系統(tǒng)、加強防雷科普知識宣傳、加強防雷減災執(zhí)法工作等建議,以期提高永新縣防雷減災水平,減少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關鍵詞 防雷減災;現狀;發(fā)展建議;江西永新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5-0196-01
永新縣位于江西省西部、羅霄山脈中部,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春秋短,冬夏長,受其地理位置及氣候影響,經常發(fā)生雷暴活動,給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2016年5月,持續(xù)降雨及雷電活動導致永新縣城北工業(yè)園金利達紡織廠發(fā)生火災,逾100 t紡織品毀于一旦。另外,永新縣屬于雷擊災害防御薄弱區(qū)域,常有雷擊傷亡事件發(fā)生,如永新縣龍?zhí)镟l(xiāng)潞江,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雷擊現象,為該縣有名的“雷擊村”,曾因雷擊致4人死亡。基于此,加強永新縣防雷減災工作至關重要。
1 防雷減災現狀
1.1 加強防雷減災示范工程建設
2016年8月,永新縣政府撥付2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永新縣有名的“雷擊村”龍?zhí)镟l(xiāng)潞江村的防雷工程建設,這是江西省首例由地方政府出資建設的農村防雷減災示范工程,為永新縣農村防雷減災工作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該項目為雷擊風險高的房屋建好防雷設施;同時永新縣氣象局還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雷科普知識宣傳,大大提升農村地區(qū)的防雷減災水平。
1.2 開放防雷減災服務市場
培育和發(fā)展防雷減災服務市場主體,依法規(guī)范防雷減災服務市場準入管理,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guī)則,完善防雷減災行政管理。探索建立綜合執(zhí)法、協(xié)同監(jiān)管措施,維護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秩序。在氣象立法和標準化工作方面,推進《江西省氣候資源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做好《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管理辦法》等法規(guī)規(guī)章的立法儲備。積極參與標準化試點,推動省雷電防護中心參加省級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
2 防雷減災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防雷技術人才不足
目前,基層防雷技術人才不足,常出現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的現象;氣象部門的人才隊伍管理體制不完善,人員職責權限分工不明確,導致防雷減災管理雜亂,防雷減災存在走過場的情況。氣象部門缺乏高層次技術人才,部分工作人員缺乏防雷基礎知識和防雷技術,嚴重阻礙防雷減災工作的順利開展?;鶎臃览准夹g服務機構沒有相應設計及施工資質,導致有些防雷工程項目存在違規(guī)行為,防雷工程設計不合格現象時有發(fā)生。
2.2 防雷減災制度不完善
雖然永新縣政府部門及氣象單位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但因防雷減災制度不完善,全縣防雷減災形勢依然嚴峻。沒有深入落實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規(guī)范文件,缺乏對防雷減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僥幸心理等問題使建設項目仍存在極大雷擊隱患。部分新建項目仍未把防雷減災設施列入項目設計及施工中,抵制防雷檢測或拒絕對雷擊隱患進行整改。有的防雷工程甚至沒有通過圖紙審核及驗收就直接施工或使用,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
3 建議
3.1 加強防雷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氣象部門要加大防雷技術人才培養(yǎng)力度,提高防雷隊伍整體防雷技術水平。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開展,一是向社會及高校招聘一批防雷技術專業(yè)及防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補充到永新縣防雷減災隊伍中;二是開展防雷技術法律法規(guī)及業(yè)務技能培訓和考核,考核通過即可上崗,不通過則要繼續(xù)學習;三是定期舉辦防雷技術交流活動,加強防雷技術服務人員業(yè)務交流學習,提高防雷技術人員專業(yè)水平[1]。
3.2 建立健全雷電災害預警系統(tǒng)
氣象部門應當加大防雷系統(tǒng)研發(fā)資金投入力度,重視防雷科技研發(fā)工作,建立健全雷電災害預警系統(tǒng),提升天氣預報信息的精確性以及傳輸的時效性,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及時獲取氣象信息并提前做好雷電災害應對措施,降低雷擊事故發(fā)生頻率,減少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2]。
3.3 加強防雷科普知識宣傳
氣象部門應深入學校、社區(qū)、廠區(qū)、企業(yè)和農村,與監(jiān)管、農業(yè)、規(guī)劃、住建、工商等政府職能部門相配合,通過懸掛宣傳條幅、展出圖版、開展咨詢服務及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對防雷減災科普知識進行廣泛、深入宣傳。此外,要將防雷科普知識列入學?;A教育,從娃娃抓起,全面提高民眾防雷安全意識和雷電災害防御應對能力[3]。
3.4 加強防雷減災執(zhí)法工作
氣象部門要加強同住建、安監(jiān)、工商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xié)作,共同做好防雷減災執(zhí)法工作[4]。一是要加強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防雷工程的質量管理,將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列入項目建設的審批流程,將防雷裝置驗收作為項目工程驗收備案及辦理產權重要條件,防止任何單位或個人弄虛作假及偽造數據,確保項目防雷工程安全與可靠;二是要將雷電災害防御工作作為安全生產檢查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三是積極做好防雷產品市場準入及質量監(jiān)督管理;四是氣象部門要將日常執(zhí)法及定期執(zhí)法相結合,每年定期對管轄區(qū)域雷電防御工作進行抽查及巡檢,并根據檢查情況提出相應的防雷減災建議,切實提升防雷減災工作的執(zhí)法管理水平。
4 參考文獻
[1] 楊足明,黎民魁,張威敏,等.咸寧防雷工作現狀與未來業(yè)務發(fā)展思考[J].理論科學,2010(14):214.
[2] 趙金忠,段永紅.貴德縣氣象局防雷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青海氣象,2006(3):72-73.
[3] 孫雪峰.農村中小學校防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7(2):216.
[4] 佘袁媛,黎亮.氣象局防雷減災工作的進展、問題和對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6(17):2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