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群裕
【摘要】本文從教材內容、社會熱點問題、行為細節(jié)三方面探討了如何將德育滲透到思想品德教學中。
【關鍵詞】思想品德 德育 滲透 道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A-0115-01
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礎。思想品德課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學科,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發(fā)揮德育的功能,確保初中生在學習路上不脫離正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就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德育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德育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集德育與智育于一體的課程,本質上是一門德育課,利用思想品德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是充分發(fā)揮其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理解教材,把教材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內容發(fā)掘出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德育目標,實施德育,在尊重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讓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使其在教材理論的指導下,用親身實踐得出結論。例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中講到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費,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發(fā)展,又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對于這一教育內容,我們要把它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綠色消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消費行為不僅是個人的私事,也會對整個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對教學內容進行挖掘并科學施教,可以改變教學內容的枯燥單一,有效滲透德育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二、正確把握道德熱點問題,提高道德認識
步入初中以后,大多數(shù)學生的是非感并不是很清晰,道德觀念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還需要教師的諸多指導。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留意社會上發(fā)生的道德熱點問題,利用正面素材從正面激勵學生重視道德修養(yǎng),利用負面新聞警示學生不要做道德淪落的社會危害分子。每個人都應該從小養(yǎng)成弘揚道德傳統(tǒng)的習慣,課堂教學時間是給初中生普及德育常識的最佳時機。在學生知曉德育重要性的基礎上,教師須趁熱打鐵,在學生心中播下德育的種子。例如,在教學《做誠信的人》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誠信的含義,在生活中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分辨力。課堂導入時,可以引用社會熱點問題“碰瓷現(xiàn)象”,讓學生理解一些不誠信的社會現(xiàn)象可能與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有關;隨后探討熱點問題“老人摔倒后扶還是不扶”,分析個別老人的不誠信會讓很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得不到幫助,讓學生懂得不誠信會因小失大。然后讓學生討論,善意的謊言是不是就一定違背誠信呢?教師可結合當前比較猖獗的“電話詐騙”現(xiàn)象,分析為什么騙子會知道我們的真實信息,讓學生討論上網(wǎng)是否要完整填寫自己的真實資料,對不認識的人能否告知自己的家庭信息,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分辨能力以及結合具體情境做出合理應對的能力,在增高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加強行為督促,結合日常行為規(guī)范滲透德育
初中是學生從幼稚轉向成熟的重要階段,他們的自制力還不夠強,行為規(guī)范需要家長和教師的雙重監(jiān)督。學生在課堂上一般都表現(xiàn)得比較正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規(guī)范行為或者家校交流中家長反饋的學生在家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教學中進行德育。如教學《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一課時,可以結合初中生常見的“起外號”行為,這種行為雖小,小到幾乎成了學校的日常,超過80%的學生都有綽號;但也可大,大到云南某中學有學生因為被起外號自尊心受辱而殺人。教師可以將此事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找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哪些地方?jīng)]有受到老師或者家長、同學的尊重,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本課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交流想法。接著再引導學生思考,作為被傷自尊的一方應如何應對,引出本課的難點:如何正確面對他人的態(tài)度和議論,“臨辱不驚,遇侮不怒”,不過度自尊,正確維護自尊。
總之,思想品德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講堂,更是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康心理的殿堂。處于花季年齡的初中生很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有效的德育有助于初中生擦亮眼球,辨別是非好壞。學生有權利享受健康、有序的校園生活,更有義務遵守道德規(guī)范,維護社會和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正確認識思想品德課所擔負的德育功能,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獨特優(yōu)勢,科學恰當?shù)貙W生進行德育滲透。
(責編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