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納一部具有很大影響力的作品,于194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小說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一生都糾結(jié)于“我是誰”的問題中,在自己是白人還是黑人身份中苦苦掙扎。本文將通過拉康的鏡像理論分析克里斯默斯的自我身份構(gòu)建及其悲劇人生,凸顯現(xiàn)代人對自我身份的模糊不清與迷茫。
關(guān)鍵詞:《八月之光》;鏡像理論;自我身份;悲劇人生
作者簡介:崔杜穎,河海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01
??思{是美國南方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對世界文學(xu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栋嗽轮狻芬蚱湟会樢娧赜|及美國南方種族問題而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并將種族問題和基督教文化相結(jié)合,揭示了美國黑人在自我身份追尋過程中的迷茫與遭受的身心上的痛苦。故事以莉娜尋找她的情夫盧卡斯·伯奇為開端,當她在星期天下午到達杰弗生鎮(zhèn)時,一幢房屋起火了——伯頓小姐在她的屋中被謀殺了。莉娜一心想要尋找的情夫是伯奇,而她卻找到了邦奇,一周后她生下了自己的兒子,而就在同一天,兇手喬·克里斯默斯也被殺害,恰好伯奇也在這一天去小木屋會見莉娜,然而見面幾分鐘后伯奇又逃離了,莉娜自此又踏上了尋找情夫伯奇之路。
根據(jù)拉康的鏡像理論,一個人在他的鏡像階段完成了自我身份的構(gòu)建,但這種自我身份是虛構(gòu)的亦是不穩(wěn)定的。所以鏡像理論可以理解成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自我身份的認同,也就是主體在認定一個鏡像后自身所起的變化。鏡像階段是自我的構(gòu)建,是一個人第一次稱自己為“我”的階段,自我意識的建立便是在鏡像階段并且是主體構(gòu)建自我身份的一個重要部分。喬·克里斯默斯自幼就面對母親角色的缺失,繼父對其嚴格的清教徒戒律的約束對他塑造自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他缺乏身份歸屬感,這影響了他最初的自我構(gòu)建和自我認同,導(dǎo)致其自我意識模糊。
一、克里斯默斯的自我迷失
克里斯默斯是沒有名字的,他的名字甚至是對自己的嘲諷,來源竟是因為他在圣誕節(jié)前夜被遺棄在孤兒院門口??死锼鼓箤λ母改负图彝ヒ粺o所知,從生物學(xué)定義上他也沒有黑人的特征。然而,他在孤兒院的時候,其他孩子都叫他“黑鬼”,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無法意識到自我的真實身份,逐漸走向自我迷失。小說中多處提到克里斯默斯像“影子”一樣,這正是他缺少一個具體的實在的具象身份。“在那條靜謐空寂的巷子里……他就像一條影子”(111),他就是“漸漸消失在路上的那個形體,那個影子”(177).在他逃跑后,人群圍著監(jiān)牢,他們“看著監(jiān)牢,就好像剛剛跑出去的是那個黑鬼的影子一樣”(338)?!坝白印本拖窕\罩著他的意識,使他對自我的身份越來越模糊。
在鏡像階段,“父親作為一種否定力量介入進來,他頒布法律和禁令,主體進入了象征秩序,但尚未接受父親的法律”,這時出現(xiàn)的“父親”打斷了孩子的欲望,即他的外公海因斯也告訴其他孩子他就是個“黑鬼”,并且總是對他惡言相向。父名代表的是一種法則,是一種家庭和社會的制度,海因斯就以父親式的權(quán)威控制著克里斯默斯,使其對自我身份越來越不確定與焦慮。
二、克里斯默斯的自我找尋
當主體進入象征界時,人的主體性就會在這個關(guān)鍵時期形成??死锼鼓乖谧呱仙鐣螅吡ο胝覍ぷ晕遥_立自我身份。但在種族主義盛行的南方,他也已潛移默化地成為了種族主義者。“黑鬼”這種自我意識已深深植根于克里斯默斯的腦海中,而他的膚色卻是白人的特征,在他對自我身份產(chǎn)生矛盾感,深陷于白人和黑人問題中時,他從未放棄對自我身份的找尋。在被博比帶來的男人痛打一頓后,他開始在社會上漂泊,在這過程中想確立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甚至想通過與女人的關(guān)系來確立自己的身份,他的每次性經(jīng)驗后,總是瘋狂地確立自己的獨立性。當面對問題或是自己的內(nèi)心沖突時,他喜歡通過暴力行為攻擊試圖改變他的人,以確立自己的獨立性。
三、克里斯默斯的自我異化
克里斯默斯出于本能地害怕并且不情愿成為一個黑人,而他卻在潛移默化地告訴自己就是黑人,外界他者對他的影響也不斷促使他走向異化。喬安娜堅持讓他去黑人學(xué)校并成為黑人律師,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承認自己就是“黑鬼”。這一切都促使克里斯默斯走向自我異化,謀殺了喬安娜。這些都表明在克里斯默斯的意識里,有著激烈的種族沖突,甚至他也是一個種族主義者,認為白人是至高無上的種族。其次,他的養(yǎng)父對其個人自由與個體身份的宗教懲戒,不但沒有讓克里斯默斯作為他的規(guī)制對象接受他的訓(xùn)誡,反而使其在消極抵抗和沉默中進一步自我異化,走向畸形與病態(tài)。
四、結(jié)語
自我身份需要依賴他者來構(gòu)建??死锼鼓乖谒唣B(yǎng)父、外公以及喬安娜的影響下未能成功地實現(xiàn)自我身份的構(gòu)建,最終走向自己的人生悲劇。他的身份復(fù)雜性是對男方種族主義的批判,更是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自我的難以確定導(dǎo)致最終迷失自我,找尋自我失敗,在黑人還是白人之間斡旋,難以在社會中確立自己的位置。
參考文獻:
[1]張千會. 淺析《八月之光》中人物的身份認同危機[J]. 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1,(05):139-140.
[2]王立新,王鋼. 《八月之光》:宗教多重性與民族身份認同[J]. 南開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01):9-15.
[3]生安鋒. 白皮膚、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喬·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J]. 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4,(04):44-49+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