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有字、無字和心靈之書。誠然,三本書都很重要,但我認為,心靈之書最重要。
德國制造曾是屈辱的代表,然而在德國人痛定思痛后,最終將德國制造變成品質(zhì)的象征。德國菲士樂生產(chǎn)的鍋,用一百年都不會壞。有人問他們:“人家日本人的鍋,用十年就要換,你們?yōu)槭裁床蛔龅貌钜稽c呢?”他們卻說:“我們的鍋品質(zhì)好,有口皆碑,人人都來買,世界還有那么多市場等著,為什么要那樣做呢?”
現(xiàn)在的中國,山寨、粗制濫造層出不窮,這難道是他們知識低下造成的嗎?不是,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讀透“心靈之書”,只讀了“有字之書”。中國是制造大國,但絕不是制造強國,而架起這其間橋梁的,正是“心靈之書”。如果每個制造商都能守著自己的誠信,守著自己的心,做到“義利合一”,那么中國離制造強國也就不遠了。
近幾日,在河南洛陽,一對老夫妻在路邊走著,忽然其中一位老人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熱心的小伙子上前幫忙。他一直幫老人做心肺復(fù)蘇直到救護車到來,事后卻不留姓名地走了。
老人摔倒該不該扶、老人出事該不該幫,這一直是一個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在人與人之間冷漠化的當(dāng)下尤為重要。全球化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沒有拉近我們心靈的距離。如果大家都十分重視心靈之書,并讀熟讀透它,我相信,這樣的話題可能就不會出現(xiàn)了。老人出事,周圍的群眾都熱心上前幫忙,老人也不會敲詐,那此類事件絕不會發(fā)展成這樣,而是作為一劑強心針,促使更多的人去讀他那本“心靈之書”。
作為當(dāng)下新時代中學(xué)生的我們,在牢牢掌握自己學(xué)業(yè)的同時,也應(yīng)該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我的精神素質(zhì),從而更好地在現(xiàn)代社會中為國家做出貢獻。
“有字之書”帶給我們財富與知識,而“心靈之書”帶給我們道德與品質(zhì)?!案F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必敻幻刻於荚诟鼡Q主人,而道德與品質(zhì)才是永存于心中的。所以讓我們手握心靈之書,坦然面對自己的心靈。
得分: 37分
文章對“三本書”的概念理解不清晰。比如,說德國制造的鍋用一百年都不會壞、中國制造卻粗制濫造,“架起這其間橋梁的,正是‘心靈之書”;又說河南小伙幫昏迷老人做心肺復(fù)蘇直到救護車到來也是因為他讀懂了“心靈之書”,暫且不論這些推論是否合理,僅就“心靈之書”是什么而言,文章始終沒有明確指出。同樣,文章對“有字之書”的闡釋只在最后一段一筆帶過,對“無字之書”更是只字未提,可見作者對“三本書”的概念理解是模糊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