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維
摘 要:對于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可充分借助現(xiàn)代多種多樣的多媒體技術,適當選擇教材內容編排順序,使相關知識連貫,并利用肢體語言和建構模型等方式來化抽象教學為具體教學,課堂中注意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注重課堂上解題方法的指導和突破,加強對學生獲取、處理、轉換信息能力和科學規(guī)范的表述能力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作答時,能理清題意,解答時獲取重要信息,并學會轉換信息作答。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肢體語言;建構模型;問題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23
一、借用現(xiàn)代多種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
采用PPT課件教學,提高課堂容量。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截圖工具,對所需要的圖或有用的題目信息進行截取。在習題講評課中,有些題目的流程圖復雜、容量大,板畫不容易且耗時多,借用投影軟件來對流程圖進行投影教學,可以對題干中的圖隨意、自如地放大和抓取,便于指導學生看圖或獲取所需的信息,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化抽象教學為具體教學
(一)肢體語言的利用
用肢體語言來展示一些變化過程比借助課件中動畫達到的效果更好,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相關的基本知識點。例如課堂上可借助兩手的食指進行演示細胞有絲分裂,可顯示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既形象,又直觀和生動,收到很好的效果?,F(xiàn)展示如下:
(二)利用建構模型教學
例如用自己剪制的模型或以畫板圖的形式來演示有絲分裂過程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
三、以問題串的形式來組織教學
以前傳統(tǒng)進行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教學方法是分裂間期、前、中、后、末期逐個時期介紹它的變化特點,知識點零散,學生對各期中的變化原因不清楚,只能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識記和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課堂中打破了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嘗試圍繞主線以問題串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進行探究,環(huán)環(huán)相扣,師生互動活躍,得到學生肯定和接受。教學片段示例如下:
探究1:高等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哪幾部分?
探究2:為保證分裂前后細胞染色體數(shù)不變,染色體行為變化如何?
探究3:核膜是否需要消失或重建,為什么?
探究4:誰牽引著染色體運動?
探究5: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位置能固定不動?
探究6:分裂過程是否需要細胞壁的再形成?什么時候形成?如何形成?
探究7:整個分裂過程中為什么由染色質變?yōu)槿旧w最后又必須變回染色質?
以問題串的形式探討后,播放高等植物有絲分裂的動畫視頻,最后總結細胞分裂各時期的變化特征。
四、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內環(huán)境的化學成分為什么是動態(tài)變化的?要突破這一難點,課堂上可用到任課教師本人血液的生化檢查化驗單(課前復印,課堂中分發(fā)給每位學生),每位學生拿到化驗單,非常興奮又好奇,忙于為老師診斷疾病,從中學到衡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和血糖的指標是什么。把這節(jié)課本來看似枯燥、無趣、難突破的內容變?yōu)閹熒踊钴S、學習氣氛活躍、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課堂,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課堂上解題方法的指導和突破
講評習題時,注重加強對學生獲取信息能力,處理、轉換信息能力和科學規(guī)范的表述能力的強化訓練。要求學生在作答時,理清題意,解答時獲取重要信息,并學會轉換信息作答。
例題1:動物胚胎是由合子經(jīng)有絲分裂形成的,合子只由一個精子和卵子結合的生理基礎是_________。
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找出關鍵詞語“只由一個精子”,作答時學生就會把作答信息轉換為“防止多精入卵的兩道屏障是什么?”
例題2:2015年安徽省高考理綜卷第31Ⅱ題中,科研人員采用轉基因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轉基因綿羊,以便通過乳腺生物反應器生產(chǎn)人凝血因子Ⅸ醫(yī)用蛋白,其技術路線如圖:
采用胎兒成纖維細胞進行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理論上可獲得無限個轉基因綿羊,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
此填空大多數(shù)學生會丟分。我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轉換信息來作答,并采用逆推的方法來推理。要通過克隆獲得無限個轉基因綿羊,需要其無限個細胞核,進而需要無限個細胞,因此由一個整合有目的基因的胎兒成纖維細胞變?yōu)闊o限個胎兒成纖維細胞,必須經(jīng)過傳代培養(yǎng)。
六、適當選擇教材內容編排順序,使相關知識連貫
例如生物選修3專題3胚胎工程中,上完第1節(jié)的“胚胎發(fā)育”后,應該接著上第3節(jié)中的“胚胎分割和胚胎干細胞”這兩個知識點。為什么?因為胚胎發(fā)育中介紹了桑椹胚和囊胚,囊胚雖然出現(xiàn)分化,但是內細胞團仍然具有較高的全能性,若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后,每份都能發(fā)育成完整胚胎,因此上完“胚胎發(fā)育”后,直接上胚胎分割這一內容。選擇胚胎進行分割時,應選擇桑椹胚或囊胚,而不能選擇原腸胚,因為原腸胚已經(jīng)高度分化,出現(xiàn)了三胚層的分化。再介紹胚胎干細胞,它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由此來源上看,它可取自囊胚的內細胞團。又如上完有絲分裂后,接著上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這樣既可以使相關知識連貫,又能進行知識點間的比較,形成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同時能為必修2第1章中的兩大遺傳定律作鋪墊,達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寧,何克抗.教育技術水平考試輔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余文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專業(yè)精神·專業(yè)人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