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
摘 要:如果說記敘文的特點是“以情動人”,那么議論文的特點是“以理服人”;如果說明文的特點是“使人明白”,那么議論文的特點是“使人信服”。如何做到說理使人信服呢?這就要提高議論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議論;說理;有理有據(jù)
議論文是以闡明主張、論述事理、對人和事物進行評論為主要內容,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葉圣陶說:“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而議論文卻以‘說服他人為成功?!笨梢娮h論文的主要任務是說理。議論文說理就是辨別是非,評論曲直。這不僅僅是一個語言運用的問題,因此,議論文教學有利于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接受積極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議論文教學是初中的一個難點,它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花很大的氣力來翻越的一座高山。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議論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但仍有一大部分學生還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更不要提作業(yè)練習,也是無從下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對七至九年級學生的作文要求中明確指出:“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可見寫簡單的議論是課標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議論文教學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言而喻,它的分量是無可厚非的。那么如何提高議論文教學的有效性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提高議論文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通常識
議論文的特點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清楚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明白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又可分立論文和駁論文。對于初學者來說講得不可過深,點到為止,在具體的教學中遇到實例,再做深入分析。
二、選范文
我們常說一句話“教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先備一桶水,甚至一片海洋”。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學會積累,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分類積累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在初中教材中,議論文在九年級上冊中出現(xiàn),下冊只有孟子的三篇文章。心理學家研究,初中生為少年時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形式邏輯思維發(fā)展的階段。議論文要的就是縝密的邏輯思維,按理說九年級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接受議論文綽綽有余,但僅僅靠課本上的這幾篇文章就能學好議論文,無異于天方夜譚。這就要求教師要先行一步,多積累,比如可以把吳晗的《談骨氣》、胡繩的《想和做》等文章拿出來,若要講駁論文,魯迅先生的《中國人真的失掉自信心了嗎?》最具典型性。
三、重讀寫
議論文的學習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弄清有關規(guī)律以后,還要讓學生進行兩類練習:
1.閱讀練習
一方面多閱讀議論文,并就標題論點、論據(jù)等素材進行學習摘抄,可摘抄精彩詞句、名言俗語及名人事例,先借鑒別人,從中積累經(jīng)典寫作素材和寫作經(jīng)驗,在欣賞評價中學習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收到“下筆如有神”的效果。摘抄完之后,要求學生有選擇地記憶和尋找恰當?shù)臅r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先說出你選用本文的原因,你最欣賞本文的哪一點,是語言,還是結構,抑或是思想?而后在班中討論,要讓學生知道文章好,更要知道好在哪里。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每周做一篇議論文的閱讀分析,加強習題練習,日積月累,熟能生巧。
2.寫作練習
一方面是口頭訓練。學習語文聽、說、讀、寫必不可少。相對的“說”尤為迅速、便捷,易讓學生在豐富的信息交流中產生“互動”效應。在培養(yǎng)讀寫能力的同時,對他們進行“一事一議”能力的培養(yǎng),為日后議論文學習作鋪墊。比如,在日常教學中,先選定一些話題,輪流讓學生向全班同學即興講說,每天一位,時間不超過三分鐘。這樣,一來可訓練學生的膽量,二來可訓練其余理性的思路,要點式的議論。另一方面是書寫訓練,在分析完一篇文章后,激起他們說話的欲望,有話可說,才能有話可寫。然后針對性讓學生作出評價或鑒賞,寫出100~200字的反思或收獲。再適機地點出我們身邊已發(fā)生的或正在上演的現(xiàn)象、事例,讓學生對此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認知,形成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文章,使學生對議論文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發(fā)展。
以上是我對提高初中議論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看法,衷心希望莫讓“議論”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之痛,提高議論文教學有效性十分重要。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