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麗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性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意識不斷成長的初級階段,因此,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具有眾多積極的意義。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特點,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自主性
G623.2
一、小學語文學生自主性概述
小學語文教學首先承擔著學生由字到句再到篇章的學習掌握的任務,同時,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學又不可避免地承擔著小學生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這樣一種特點必然要求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三年級以上的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靈活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課堂的分角色表演、有感情朗讀和小組討論等方式,這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自身的發(fā)展有良好的影響。
當提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多樣化的同時,也便會想到他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即學生自主性的提高。所謂自主性是指某一行為的主體根據自己意愿來從事某一行為的動機、能力或者特征。對于學生而言,自主性更多的體現(xiàn)為一種學習的主動性和一種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就小學生而言,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完全不需要教師,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更為積極地去獲取知識,更多的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與來推動教學目標的完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式的靈活多變?yōu)閷W生學習自主性的調動和開發(fā)提供的充分的條件,同時,在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時也能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二、學生自主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
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自主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
首先,教師應該積極引導,為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學生對于教師有著天生的敬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種距離和隔閡,但是師生之間又是最為親密的,通過長時間的接觸,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和潛力,會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挖掘潛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體現(xiàn)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一個肯定,對于學生是極大的鼓勵,從簡單的字詞的識別、作業(yè)的書寫和文章的閱讀等方面的肯定都會對學生在該方面的進步產生影響,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架構并形成自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除自己講解文章之外能夠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所謂的教學相長。
其次,改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自主性就是學生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的能力及小學生學習的需要等來制定自身的學習目標,對學習活動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反應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便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主角不斷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授課模式,而是要更多地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就小學生自身特點而言,年齡、注意力、理解能力和控制力等都使學生興趣的開發(fā)成為一種必然。激發(fā)興趣愛好是學生自主學習和認識主體形成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式的課堂提問、具有渲染力的語言及相關教具的使用來激發(fā)學生的該種興趣。如課堂中小故事的穿插、小的視頻的播放來幫助學生理解某一成語或者某一文章的內涵,通過課堂即興表演或者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帶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次,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小學生由于其心智水平發(fā)育不完全,對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該種心智的培養(yǎng)的同時也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在他們覺得自己被尊重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種尊重體現(xiàn)為對其人格和尊嚴尊重的同時也體現(xiàn)在學習的主動性上,對于學習的方式、學習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獲得等給予其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在他們選擇時,教師應給以鼓勵和引導,使他們能夠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學習的效果。
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講,從三年級開始,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多的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來理解課文內容,或者通過向學生講解課文所選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這會促使學生更為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知識和答案。小學語文教學來源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現(xiàn)實生活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最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自主性的體現(xiàn)不是一時的要求而是一個長久堅持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自己堅持更需要教師的督促引導。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很多情況下便需要成年人的監(jiān)督來完成某項學習或者任務。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該從文章的解讀順序、解讀方式等方面給予引導,注重小的細節(jié);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堅忍不拔品質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挫折承受能力,比如,一次小的錯誤通過恰當?shù)慕處熢u價使他們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也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改正。在良好的習慣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下,學生便能更自由、更積極的自主學習。
三、結語
小學生年齡小、生理心理都處于發(fā)育時期,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處于初成期,在這一時期的語文教學,在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外,還應將視線更多地放在學生興趣培養(yǎng)和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方面。當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尊重并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時,教師也便會收獲學生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帶來的教學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志青.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J]. 學周刊,2012(08).
[2] 蔡麗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J]. 福建論壇( 社科教育版), 2010(09).
[3] 陳詠梅.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 科教文匯,2010(10).
[4] 耿敏.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5).
[5] 謝立男.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