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國
【摘要】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些認識和操作上的誤區(qū)。過分強調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致使學生逐漸喪失對閱讀的興趣。過分強調語文課程的“教化”功能,忽視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過分強調語文的感悟和體驗,忽視語文“雙基”的提高。片面理解“合作、交流”,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感悟。教師只有加強理論(尤其是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并且不斷在教學中注意實踐,才能上出能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的好課來。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教學 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23.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后,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xiàn)。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研究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語文課堂也精彩紛呈。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些認識和操作上的誤區(qū),而這些誤區(qū)的存在,是小學語文教學偏離了語文學科的教學軌道。
一、過分強調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致使學生逐漸喪失對閱讀的興趣。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的使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代名詞,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的教學手段。有很多教學管理者把能否充分使用多媒體作為一節(jié)優(yōu)質課的標準更有甚者。于是,教師就用先進的多媒體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點一下就都出來了,什么作者介紹、作品背景、字詞注釋、文章段落等等,全都是從網上下載拼湊的,老師講到那里,在屏幕上點一下,就都出來了。甚至,還存在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一個字的板書的情況。
誠然,多媒體課件對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有它的積極作用的一面。然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度依賴和夸大多媒體的作用,不斷穿插使用多媒體,雖然很直觀,可是把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與閱讀切割得零碎了,學生的閱讀被擠壓了,文字的感受與想象給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
北大語文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的濫用?!拔也⒉豢春谜Z文課上使用多媒體,甚至認為現(xiàn)在濫用的多媒體,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毒藥?!?溫儒敏甚至表示,在語文課上濫用多媒體會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罢Z文課還是不要太時髦了?!?/p>
不僅如此,過多依賴多媒體還會制約老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如今,很多語文老師得了“百度依賴癥”,什么都依賴網上給結論,有結論沒過程。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貼化。永遠不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會關注于曇花一現(xiàn)的精彩畫面,而會弱化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二、過分強調語文課程的“教化”功能,喪失了語文學科的魅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新課程語文教學目標之一,突出了語文即人文的特點,也煥發(fā)了語文教學生命的張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新課標的人文性這一論述。課上教師圍繞理解課文內容設計許多問題,以問題的分析代替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這樣的語文課給人的感覺就是心理疏導課或政治課,語文教師已經與政治教師沒有了區(qū)別。結果,由于教師過分強調“思想性”,將語文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簡單放入意識形態(tài)范疇,把教學與學生生活割裂,使得語文教學教條化、程式化,從而喪失了語文學科的魅力。
事實上,新課標在闡釋“課程的基本理念”時就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體就是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
因此,語文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取向首先應從現(xiàn)實要求出發(fā),立足學生已有經驗去生發(fā),而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借助作品典型形象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不斷完善自己。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加以引導學習并且在讀書、說話、寫作等方面能力的遷移訓練。同時,教師還要敏銳的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可以品味的言語范例,抓住語言表達的特點,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分析語言,讓學生內心產生言語的活動,豐富學生心靈的言語體驗,然后通過復述、仿句等語言等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過分強調語文的感悟和體驗,忽視語文“雙基”的提高,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無源之水。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特別強調對文本的感受和體驗,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沒有擺正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與感悟文本之間的關系。整節(jié)課,都是學生在思考,學生在交流,在感悟。這樣的語文課,在實際上卻是課上很“好看”,課下很“難看”的虛假繁榮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語文教師沒有把學生的字詞句的訓練放到應有重視的地位造成了學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狀。
另外,許多語文教師對學生朗讀和背誦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校園內本應該出現(xiàn)的朗朗讀書聲,卻變成了老師檢查學生家庭作業(yè)時的嚴厲的訓斥聲。
我們知道,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從哪里來,加強背誦是一種好的方法。
錢鐘書先生從幼年起,不僅背誦了大量的古代詩詞,就連《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以及《七俠五義》、《說唐》等古代小說,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通順地背出來。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征博引,成為一代大家。
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也要注重“背”的訓練。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理應得到發(fā)揚。
可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幾首古詩詞以外,很少有老師要求學生去背誦好的篇章段落了。
四、片面理解“合作、交流”,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感悟,使學生喪失個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的沉悶的教學現(xiàn)狀,都很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交流。但是,許多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新課標中關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論述。有的課堂一開始就合作探究,或者老師一提出問題就叫學生小組討論,課堂氣氛倒是顯得非常活躍,但實際效果卻并不佳。
總之,造成以上幾種誤區(qū)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真正吃透新課標。因此,教師只有加強理論(尤其是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并且不斷在教學中注意實踐,才能上出能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的好課來。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多媒體濫用給語文教學帶來災難》.溫儒敏.真語文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