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露
【摘要】《德伯家的苔絲》是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他筆下的女主角苔絲是一位美麗純潔,善良質(zhì)樸的女性,她有著自我犧牲精神,堅強,自尊,敢于向命運反抗,然而最終她還是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從苔絲短暫的一生來看,悲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絲個人的性格與環(huán)境和社會的沖突,從而造成了個性的毀滅。實際上,在當時的境況下,由于社會、家庭、性格等原因,苔絲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是悲劇性的。
【關(guān)鍵詞】哈代;苔絲;悲劇命運
一、社會因素
造成苔絲悲劇的根源在于當時英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道德和宗教。十九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逐漸侵入落后的農(nóng)村地區(qū),造成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迅速瓦解,給廣大農(nóng)民階級帶來了空前災(zāi)難,苔絲一家正是這一劇烈沖擊下的可憐的犧牲品。在當時社會,只要她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就無法徹底擺脫被毀滅的命運。
在維多利亞的時代,不論是法律還是社會道德方面,男人與女人是永遠無法平等的。苔絲的整個一生都是在強迫和暴力下生存,社會道德和法律縱容那些侮辱和迫害她的行為,而最后,當苔絲有生以來第一次進行自衛(wèi)時,從那個同樣的“刑律”觀點看來,“一個純潔的女人”就變成了罪犯。安琪爾曾經(jīng)也犯過錯,可是他卻不能接受苔絲向他吐露的真相,絕情地拋棄了她。在當時腐朽的社會道德的熏陶下,他的道德觀被扭曲,他的愛也是脆弱的。整個社會使苔絲走向不幸,最后有罪的卻僅僅是她自己。社會習慣用男性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價女性,因為整個社會都是在男性的控制之下,從而否定了女性的價值,使女性處于從屬和次等的社會地位。作為一個自由的女性,苔絲背負上了不該有的罪過,是社會偏見毀了她,奪去了她鮮活的生命。
二、家庭因素
苔絲的家庭決定了她的苦難并將她推入悲劇之中。苔絲的父親是個小販,他不肯辛勤工作,平日里嗜酒如命。他愛慕虛榮,在聽說了自己是貴族的后代后整日向別人炫耀。她的母親則是個目光短淺而又庸俗無知的洗衣工。兩個父母無能卻有七個孩子,沒有充裕的收入,卻有沉重的負擔,這使苔絲的生活十分艱難。而她的父母又十分渴望金錢,為了使生活過得好一些,他們讓苔絲去攀親,這是導致苔絲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原因。偏偏苔絲深愛著自己的家人,為了不讓他們再繼續(xù)忍受貧困之苦只好決定去攀親,從此開始了毀滅自己一生的道路。后來,她又為了家庭背井離鄉(xiāng),到處漂泊,歷盡滄桑。
苔絲的母親是愛苔絲的,她沒有像她的父親一樣“嫌棄”她的“不潔之身”,但她看重錢財,在苔絲的父親去世全家淪落街頭之時接受了阿利克的資助。于是,為了家庭,苔絲重回到亞雷身邊,以自己的肉體換取家人的溫飽。盡管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痛苦,她還是不得不向貧困屈服。她的家庭以這種方式得到了供養(yǎng),而苔絲卻付出了自己的身體,失去了跟安吉爾一起生活的希望。
三、性格因素
一方面,苔絲具有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她集人類美貌、善良、勤勞、坦誠、堅貞于一身,是個純情高潔的鄉(xiāng)村姑娘。但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女性,也正是她自身的性格造成了她的不幸——她的純潔導致了她的輕信:對于亞歷克她絲毫沒有防備,對他教她吹口哨還心存感激;在事發(fā)那晚,她竟大意地跳上亞歷克的馬車,還挨著他睡著了;當她發(fā)現(xiàn)亞歷克使詐卻沒有決意離開;同時對亞歷克送給父親和弟妹禮物而產(chǎn)生負債感。這一切都是她的單純所致,給了亞歷克可乘之機,使自己步入厄運之中。對于這樣一位輕信的姑娘,面對世俗的險惡,她勢必會既喪失名譽,又失去自己的愛人。
另一方面,苔絲具有反抗性,但是她的這種反抗性卻不夠徹底,一直被傳統(tǒng)道德所束縛。她蔑視、否定宗教,但當她的孩子死時,她又擔心他會因為沒有受洗禮而被打下地獄最低層,于是自己偷偷地給他洗禮。然而,盡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爭命運,仍然逃脫不了當時普遍女性的下場。她無法擺脫世俗觀念和封建禮教的壓迫,恪守那個時代的準則,在她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不可饒恕的罪惡感。她覺得自己沒有為安吉爾守身如玉,在臨死前,她請求安吉爾娶她的妹妹為妻,因為她認為“凡是我的長處,她一樣地不短,可是我的壞處,她卻一點沒有?!碧z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tǒng)道德迫害時,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準來衡量自己。她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但是在受到別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這就使她的悲劇顯得更濃重、更深沉。
結(jié)論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形象鮮活生動,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她純潔善良卻有著悲慘的命運,這不僅僅是她自身的性格造成的,更是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共同釀成的悲劇。作為批判現(xiàn)實主義大師的哈代,在作品中對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入侵給社會帶來的危機和災(zāi)難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對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念也作了大膽的抗議和嘲諷。哈代筆下的苔絲的悲劇是古老的威塞克斯廣大農(nóng)民的悲劇,二者都被現(xiàn)代文明的資本主義所侵襲、拋棄。從這個悲劇中,我們應(yīng)當對作者所描繪的那個時代有著更深刻的思索。
【參考文獻】
[1]張中載.托馬斯·哈代——思想和創(chuàng)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2]秦玲.苔絲悲劇的形成原因[J].南陽師范學院.2005
[3]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絲》——哈代綜合悲劇觀的完美體現(xiàn)[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
[4]王歡.論《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的必然性[J].智富時代.2015
[5]張谷若.《苔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