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有言:“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笨瓷饺绱?,描寫亦然。古今經(jīng)典作品正面寫人方式多樣,或描其容貌,如“娥眉杏眼”;或狀其形態(tài),如“娉婷玉立”;或譬喻,如“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或夸張“閉月羞花”……這類就是正面描寫,它是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的常用手法。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碑斘覀兺ㄟ^正面描寫難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時,往往需要借助側(cè)面描寫來豐滿人物形象,讓主題表現(xiàn)得更深刻。側(cè)面描寫按照其表現(xiàn)形式來說分有以物烘托人、以人烘托人、以物烘托物,按照其性質(zhì)分有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抓取主要對象的類似事物來作陪襯,反襯就是抓取與主題對象特性相反的事物來陪襯。
總之,不管正面描寫還是側(cè)面描寫,都是描寫的技法,是為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主旨服務(wù)的。
又如陳平原的這篇文章。作者追憶阿嫲(祖母),洗盡浮華,以質(zhì)樸的文字,情真意切地描述昔日與阿嫲相處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不是懸泉瀑流的激蕩澎湃,而是涓涓細流的娓娓道來,似蠶咀桑葉嚼出沙沙的情韻,讀來清新自然、感人肺腑。
陳平原的“手段”,大抵有五點:一是從言行貌神思方面描摹人,二是借物正襯人,三是以人正襯人,四是借物反襯人,五是以人反襯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