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稚博
在最近的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后,美國媒體紛紛報道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事件。但有一部分媒體對此表示了異議。它們認為,這種說法存在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傾向。因為在1873年和1917年美國都發(fā)生過白人引起的、針對黑人的大規(guī)模屠殺,死亡人數(shù)上百。“黑人的命同樣重要”團體認為,這又一次表明白人主流社會沒有把黑人的生命看得同樣重要。
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關注美國政治,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非裔團體的政治動員力極強。非裔團體經(jīng)常積極發(fā)聲,組織大規(guī)??棺h行動,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
雖然美國一直被稱為文化的大熔爐,但是內(nèi)部的種族問題從未平息。特朗普上臺后,這些問題變得更為嚴重。雖然各種少數(shù)族裔多少都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但與其他少數(shù)族裔不一樣,美國非裔團體每每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自己大聲疾呼。是什么造就了美國非裔團體高度的政治動員力和行動力呢?
首先,美國黑人的“平等權利運動”由來已久,從最早廢除奴隸制度到各種公民權益運動,非裔團體從來沒有缺席過,有時還在美國的平權運動中起到主導作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是很多美國非裔團體參與政治運動、主導政治運動走向的信心來源。這種抗議、游行、游說、發(fā)聲的傳統(tǒng)使得非裔團體對權利公平高度重視,并對種族歧視行為相當敏感。當然,右翼團體對此也有詬病,它們認為,非裔團體利用“政治正確”,享受了過多的政策優(yōu)待。比如美國高等院校招生傾向于非裔學生。
其次,在與一些美國朋友談起非裔團體的政治運動時,他們都會談及一種對于“原罪”的愧疚。這些朋友往往支持左翼黨派,對黑人平權運動更有同情心。在他們看來,美國白人社會對非裔團體具有“原罪”。白人社會的繁榮和富裕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他們認同由于歷史上的權利缺失,非裔團體本應在當今的美國社會中享有更多優(yōu)待,以彌補白人之前的過錯。這一部分白人的同情和支持,也使得非裔團體的政治運動得到更多支持。在保護黑人利益的運動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白人的身影。
此外,從好萊塢到職業(yè)體育界,黑人影星、歌星、運動員等非裔名流在社交媒體上具有巨大的號召力。非裔團體小規(guī)模的運動、乃至個人的行為,經(jīng)過他們在社交媒體的放大,都會迅速傳播開來,在網(wǎng)絡時代大大加快了非裔團體的政治動員力度和傳播廣度?!?/p>
(作者是前駐美機構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