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瑜
摘 要:傾聽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渠道,是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傾聽習慣并不如人意,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摸底學生的傾聽過程,關注學生的行為細節(jié),傳授學生細化的傾聽要求,這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傾聽;習慣培養(yǎng);細節(jié);操作性
傾聽是學生課堂學習之必備技能,通過傾聽,學生才能接受知識,才能明白別人的想法,繼而做出自己的判斷,以此成為課堂交流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讓他們投入課堂學習中,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一、學生在傾聽上欠缺什么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可見這樣的情況:教師講得全神貫注,學生卻在偷偷摸摸地做其他事,提問學生的時候,學生無言以對,甚至完全不知道教師提問的內容;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自顧自地舉手,等到他站起來回答問題,答案跟別人完全一樣,或者是剛才已經(jīng)被否定的答案,學生又敘述了一遍;小組交流之后,一個小組的幾名學生仍然各自為政,出現(xiàn)幾種不同的想法。這些情況,都屬于學生不注意傾聽的反應,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含聽課態(tài)度不端正、傾聽習慣差等因素。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其余學生的表達,都是課堂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角度出發(fā),我們應該首先傾聽他們的意見,然后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比較嚴重,他們只想表現(xiàn)自我,從而忽視了別人的存在,還有的學生對學習欠缺興趣,所以當教師關注不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容易走神,當然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差也有很大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剖析這些現(xiàn)象,從深層次入手來挖掘成因,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傾聽品質,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二、我們在培養(yǎng)上注意什么
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循循善誘,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意識,要從細節(jié)上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給他們心理暗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1. 讓學生明確傾聽的作用
傾聽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可能尚不明晰傾聽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傳達給學生一個信號:要注意傾聽,傾聽與表達自我同樣重要。當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我們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當學生在傾聽中表現(xiàn)出色時,我們要及時給他們以鼓勵,強化學生對傾聽的感受。
在有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細節(jié)做一些文章,比如提問學生有沒有聽懂別人的意思,讓他們再重復一下別人的思路,在這樣的細節(jié)下,學生會發(fā)現(xiàn)沒有傾聽是不行的。如果回答問題的學生答案中有一些偏差,教師可以不急著指出來,而是讓其余學生來說一說聽出了什么,繼而引起下面的交流,當學生能夠清晰地指出問題所在時,我們要及時表揚學生,突出學生認真聽講。
在這些細節(jié)作用下,學生會越來越清楚傾聽對于課堂意味著什么,長此以往,他們會養(yǎng)成日漸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在傾聽的時候更加專注,更加有策略。
2. 給學生布置傾聽的任務
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傾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在別人發(fā)言時自己應該干什么,他們只關注自己能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向學生明確傳達出傾聽的任務,讓他們的注意力回到關注課堂、關注同學上來。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時,筆者出示了例題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然后組織全班交流。當學生紛紛舉起小手后,筆者選擇了一名學生先來發(fā)言,其余學生發(fā)出一聲嘆息,此時筆者囑咐學生:其余的小朋友要注意聽別人的發(fā)言哦,等會兒老師要請你們來評價他的方法怎么樣,如果有與他方法不同的同學還可以繼續(xù)補充。聽到這番話,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他們認真傾聽了發(fā)言同學的方法,然后迅速判斷了方法的對錯,并比較了這樣的方法與自己方法的異同。在幾名學生嘗試解釋了這題的做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異同之后,學生對計算進位加法的方法就更加熟悉了。
在這個案例中,筆者通過與學生進行簡短的交流向學生傳達了傾聽的任務,讓學生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什么。通過這樣的強化,學生知道了后面的交流要以當前學生的發(fā)言為基礎,所以他們必須先聽明白別人的想法,這就給學生的課堂傾聽加了碼。
三、落實到課堂上應怎樣做
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制定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傾聽的能力,養(yǎng)成好的傾聽習慣,這些策略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1. 激發(fā)學生傾聽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是不現(xiàn)實的,尤其是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因為缺乏互動,學生容易出現(xiàn)精力不集中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不聽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首先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注意力集中入手。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變換講解的方式,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在介紹大月和小月的由來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從故事引入大小月設置的規(guī)則,讓學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教學“認識分數(shù)”的時候,筆者從故事入手來引入教學,情境中出現(xiàn)的故事配上畫面和聲音,讓學生在傾聽的時候不至于疲乏。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動腦筋,迎合學生的心態(tài),經(jīng)常變化教學的形式,讓學生總是有新鮮感,這樣學生在傾聽的時候就不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
2. 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對于課堂上的聽講,教師不能籠統(tǒng)地要求“認真聽講”,而是要細化傾聽的要求,提出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讓學生做到愛聽、會聽。比如說可以給學生明確這樣的傾聽細則:一是不分神,不管是教師講解還是其余學生發(fā)言的時候,學生要做的是集中精力,聽清楚每一句話,并抓住要點及時記憶,適當?shù)臅r候可以用筆記錄下來,做到不分神。二是不插嘴,不要在傾聽的過程中隨意打斷別人,這一點從教師做起,在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我們要等待學生回答完畢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者給出評價,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的傾聽為其他學生做好表率。三是不做無關的事,在聽講的過程中,不可因為自己已經(jīng)會了就做自己的事,若發(fā)現(xiàn)自己周邊有這樣的現(xiàn)象,同學之間要相互提醒。四是要思考,在聽的同時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思路來對照,形成自己的觀點,為接下來自己的發(fā)言做準備。通過這樣幾點細化的要求,學生就會進一步明確如何保持傾聽,他們的傾聽習慣也能有外顯的要求。
3. 矯正錯誤的傾聽習慣
除了正向的示范和要求之外,我們在課堂上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在傾聽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矯正壞習慣,當然有些時候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機動處理這樣的情況,在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來完成。
例如在教師講解知識的時候,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或者某幾個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他(他們)完全沒有注意到教師在干什么,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技術化手段來提醒學生注意,比如說適時的等待,當教師稍作停頓,并注視沒有聽講的學生時,其余學生也會很快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這時候班級氛圍就會明顯異常,那么沒有聽講的學生會很快覺察到周圍的變化。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將這樣的信息傳遞出去,比如在行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刻意停留在班級的某一個區(qū)域,或者通過語調語速的變化來引起學生的警覺,通過這樣的調整,學生會覺察到自己走神了,從而重新回到課堂上來,投入傾聽之中。
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可以加強提問的力度,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當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文不對題的情況時,他們會十分清楚問題出在哪里,這樣學生在心理上會給自己一個暗示:必須注意聽講。
通過這樣多樣化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及時幫助學生矯正錯誤的傾聽習慣,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些什么,應該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很有幫助。
有這樣一句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是要從行為入手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傾聽程度,教給學生正確的傾聽方法,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這樣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入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