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明 權春善 趙晶 李春斌
摘 要:在酶工程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民族院校的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方法,通過滲透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專業(yè)英語詞匯量,提高學生對酶工程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專業(yè)英語水平。
關鍵詞:語碼轉換;酶工程;雙語教學
《酶工程》被列為生物工程領域的“四大工程”之一,是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該課程在生物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大連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直屬的民族高校,是唯一一所設在東北沿海城市的以理工科為主的民族高校,也是建校時間僅有20年的年輕高校,現(xiàn)有學生已涵蓋56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學生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65%,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自民族地區(qū),招生錄取分數(shù)線很低,造成了生源不平衡,個體差距大的現(xiàn)狀[ 2 ]。學校根據(jù)目前學生質量的實際情況,針對社會對學生專業(yè)英語能力的要求以及學生就業(yè)、考研的實際需要,于2005年秋季提出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全方位開展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專業(yè)英語能力[ 3 ]。本文探討了酶工程教學過程中語碼轉換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以期提高酶工程的課程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在考研、考公務員、就業(yè)中的競爭力,并使其進一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趨勢平[ 3 ]。
1 大連民族大學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的特點
我校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的特點是:采用中文版教材,以不影響學科教學進度為前提,以擴大學生專業(yè)詞匯為主要目的,以每節(jié)課滲透3~5個專業(yè)英文詞匯為最低要求,可滲透專業(yè)英語語匯、語句、語段或語篇,在課堂上循序漸進,使學生既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又擴大了專業(yè)詞匯量。同時針對專業(yè)或課程特點,課內外結合,采取可行辦法,開拓有效渠道,提供不同平臺,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使用英語,增強對專業(yè)英語的記憶,提高專業(yè)英語技能[ 3 ]。
2 語碼轉換在酶工程雙語教學中的應用
2.1 關鍵詞的隨堂滲透
酶工程課堂上每節(jié)課都會給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文關鍵詞,以滲透3~5個專業(yè)英文詞匯為最低要求,最高達到15~20個。課堂講授過程中進行滲透,每堂課結束時進行歸納總結,第二堂課課前還要進行復習。經過這樣的三次滲透,學生基本可以掌握關鍵詞匯。
2.2 圖片滲透
除了給出關鍵詞外,我們把一些從原版書上得到的圖片介紹給學生,圖文并茂,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比如,講到“酶原激活”部分,以圖片的形式介紹胃蛋白酶原激活的過程;講到“操縱子模型”部分,給出乳糖操縱子的示意圖。讓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能記住相關的英文關鍵詞。
2.3 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課堂上采用單詞、短語、短句、段落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逐漸適應、逐漸掌握。如,講到“操縱子模型”部分,我們先給出詞匯,操縱子(operon)、調節(jié)基因(regulator gene)、結構基因(structural gene)等,然后給出一段英文讓同學們翻譯:An operon consists of an operator, promoter, regulator, and structural genes. The regulator gene codes for a repressor protein that binds to the operator, obstructing the promoter of the structural genes. The regulator does not have to be adjacent to other genes in the operon. If the repressor protein is removed, transcription may occur.這樣會給學生一個適應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掌握。
2.4 分層次教學
對于來自河北、內蒙、吉林等省份的英語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堂上滲透的幾個英文詞匯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我們采取提供英文版課件;鼓勵學生閱讀、翻譯英文文獻;撰寫英文小論文等方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yè)英語水平。
2.5 加大考試中的英文試題量
在《酶工程》期末考試中,會有10%~20%的題目涉及到英文,比如,名詞解釋的題目用英文標示;英文關鍵詞以“英譯漢”的形式考核;或者給出一段英文,要求翻譯成漢語。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英文專業(yè)詞匯的重視和掌握。
3 結語
在近幾年的酶工程課程中,通過采用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學生對酶工程課程專業(yè)基礎知識,尤其是專業(yè)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專業(yè)的信心和熱愛,這對我校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培養(yǎng)高質量的符合國家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金黎明,權春善,劉寶全,李春斌.《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微生物學通報,2012,39(1):121-124.
[2] 金黎明,權春善,劉寶全,等.淺談民族高?!睹腹こ獭返慕虒W方法.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9:136.
[3] 金黎明,權春善,趙晶,等.語碼轉換在現(xiàn)代生物技術雙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1:180.
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大學2016年度教改課題
作者簡介:金黎明,女,黑龍江牡丹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