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了解,少主觀
上課前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情,精心設計教學,確定適宜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規(guī)劃好場地與器材,保證留給學生充足的說、練、評的時間,讓課堂秩序得以良好地過渡與銜接,讓學生在快樂中得到鍛煉與學習,否則,就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如,一節(jié)借班上課的足球頭頂球教學,上課教師采用示范、講解、分組練習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未掌握好頭頂球的技術。下課后教師與學生分析原因得知:學生之前沒接觸過足球。如果體育教師在課的設計階段,就分析學生的足球基礎,就器材、教法進行精心預設,就可以有效地達成課的目標,如,教師可采用用氣球、軟式排球等替代足球,降低學生對足球頭頂球技術的恐懼心理,引導學生進行觸球等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地學練。
二、多指導,少打斷
在教學中,僅有示范、講解還不夠,必須輔以指導,這里所說的指導是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將個別指導與整體指導相結合。指導更能體現(xiàn)差異教學,使學生學得更有效,否則,學練過程缺失了指導,會導致學練的低效、無效,無疑也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如,《排球——正面下手發(fā)球》技術教學中,教師示范、講解后引導2名學生1組進行擊固定球練習,再進行2名學生1組的近距離、遠距離發(fā)球練習,在發(fā)球練習時教師將大多數(shù)的時間放在巡回觀察上,雖然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較多,但缺少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球成功率較低。如果在學生練習期間,教師加強指導,強調拋球要領、擊球部位、用力方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發(fā)球失誤的原因等,這樣,能有效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表象,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有改觀。
技術動作的掌握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練出來的,沒有身體的體驗,動力定型就無從談起,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多練習,并加強指導。當然,課堂中教師指導時用的語言一定要精練,要多在學生練習中提示,少打斷學生的練習,否則指導越多,占用學生的練習時間就越多;此外,在練習時也應引導學生相互觀察、提示,共同進步。
三、多評價,少打擊
評價有激勵、糾正、強化、反饋等功效,在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練習內容、形式、強度等原因,很容易懈怠、消極,此時如果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練情況即時給予評價,可以有效督促、激勵學生積極練習。如,在一節(jié)《耐久跑》課中,學生在體力下降的情況下,會自覺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甚至會在跑道上走步,此時教師采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加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絕不放棄!”鼓勵學生,或者動員先到達終點的學生鼓掌加油等,就能鼓舞起消極練習學生的勇氣和信心,促使他們堅持跑向終點。
把時間還給學生,不是單純地增加學生練習時間,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了解學生,強化指導、激勵評價等來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高彬(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桑樹鎮(zhèn)王廟小學,277211)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