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玲
摘 要:作文是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作文是衡量小學語文水平高低的一個主要標志。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較差,模仿性思維較強,現實中,學生作文水平普遍較低,學生怕作文,教師怕改作文的現象嚴重,如何克服學生的怕難情緒,提高寫作能力呢?在教學中,自己反復﹑實踐﹑嘗試﹑探索,有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興趣 生活 讀寫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標志。所以,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幾方面簡單的談一下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逃铱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弊寣W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饒有興趣的學習氣氛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 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的興高采烈,自然會說的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欲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作 ,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倡導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的去學習,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語氣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做范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的很不成功,也要給鼓勵,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辦好班級的習作圓地,把優(yōu)秀的作文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
3.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挑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在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
二、培養(yǎng)小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做過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從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學生只有參加實踐才能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或感受較深的事寫下來。如寫一件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學生便可以把自己最喜歡做的事的過程寫出來。如果平時教師注意組織學生為集體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們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的作文,學生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做到煉人煉文相結合。
2.看到了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要引導學生關心集體,熱愛生活,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就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某一現象,要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過程中指導﹑啟發(fā)思路,幫助構思。比如帶學生觀察了縣廣場后,有一學生是這樣寫的:“離我們學校不遠,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廣場,我為她的美麗感到自豪……廣場上有形狀各異的花壇,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花壇里種有許多種類不同的花兒,最引人注目的是美人蕉,它顯得潔雅大方,花壇旁邊綠草茵茵。踏上去軟綿綿的像綠絨地毯……廣場的中間有一座噴池,這座噴池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一個直徑大約兩米的大石球,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幾十噴管便一起向中央噴水,把五個石球洗得一塵不染……”學生能寫得形象具體,這都是他親自觀察的結果。
3.聽到什么,寫什么。學生親耳聽到的人和事印象較深,也較容易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與人交往中留意傾聽,把聽到的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人和事記敘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么,寫什么。要學生寫自己心里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為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這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分析﹑有所想,把想寫的東西寫下來,也就成了文章?;驅懽约旱拇蛩悖约旱睦硐?,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回憶等等。如讓學生寫“我長大了要干什么?”或者寫“老師日夜操勞地工作為了什么?”這樣寫起文章來,思想就會長上翅膀,自由飛翔,學生寫出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態(tài),不會千文一面了。
三、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么寫”,但這需要教師長期有目的地培養(yǎng),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端、連段城篇的方法。教師可以有選擇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的。
2.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思如泉涌,筆下生花。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好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3.認真做好讀書筆記。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知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做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是摘錄注重的優(yōu)美詞句,妙語佳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的小語教學工作者也在不斷地追求、 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我們把以上幾方面有機結合其阿里,充分運用在教學工作中,就能有效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