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存祿
摘要:在幼兒園管理中,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是一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將安全教育與管理都當作頭等大事去抓,有的幼兒園還把安全工作視為衡量一個學校辦學的最終目標,一切都要與安全掛上鉤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與管理走進了畸形發(fā)展的胡同。筆者將結合自己在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實踐,來談談當下幼兒安全教育的誤區(qū)及對策。
關鍵詞:幼兒;安全教育;誤區(qū)
在幼兒園管理中,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是一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我們也常常說“安全無小事”。在人們談“安全”色變的形勢下,幼兒園也將安全教育與管理都當作頭等大事去抓,有的幼兒園還把安全工作視為衡量一個學校辦學的最終目標,一切都要與安全掛上鉤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與管理走進了畸形發(fā)展的胡同。
當下,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如果讓安全教育走入死胡同,那么,我們的安全教育又有何意義呢?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到底將何去何從呢?首先我們要找準幼兒安全教育步入的誤區(qū),然后要對癥下藥,才能使幼兒的安全教育出得了實效。
當前幼兒安全教育的誤區(qū):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都滲透在幼兒的日常行為之中,然而,有些幼兒園為了應付檢查,為了能讓安全教育更加方便,于是就出現了以下幾種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取消活動保安全?,F在許多幼兒園為了保證孩子安全,很少讓孩子玩一些戶外的大型玩具,如海洋球池,攀登架等。有些幼兒園出于無奈取消了一切容易發(fā)生事故的教學活動,因為老師們都提心吊膽,萬一某孩子不小心跑摔倒、萬一繩子斷了,萬一……孩子出了事咋辦?那么干脆就將體育課上有關于此類的活動取消,以保證孩子的安全。
誤區(qū)之二:降低標準求安全。美工課上本該讓幼兒用剪刀膠水剪剪貼貼,可現在是只貼不剪,原因是怕幼兒用剪刀危險;體育課上一些稍有危險或對抗性的活動、游戲也被一些所謂安全可靠的運動項目代替了。
誤區(qū)之三:限制范圍為安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上一些游樂場所蠻橫的把幼兒的活動范圍限制得死死的。有的幼兒園規(guī)定,幼兒只準在室內活動,有的家庭則規(guī)定孩子的活動范圍為家中某一小塊區(qū)域。步入上述誤區(qū)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消極的安全觀,誤以為千安全萬安全坐著不動最安全。
這樣做的結果,表面上看,幼兒是安全了,然而其弊病是顯而易見的。長期下去,是以幼兒的視野狹窄、無實踐經驗、好奇心淡化、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逐漸被抹殺為代價的。
那么我們要如何使孩子即快樂又安全地學習著,活動著呢?我認為:
第一、以安全的環(huán)境為基礎。安全的環(huán)境是活動中保障安全的前提條件。安全的環(huán)境包括安全的場地環(huán)境和安全的人為氛圍。而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孩子意外事故多發(fā)區(qū)。因此,我們盡可能地對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好防范,預測及時排除,就會自然地把傷害率減到最低。
那怎么樣創(chuàng)建安全的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呢?在幼兒園中,我們讓幼兒游戲的操場要消除安全隱患,可以在園內鋪設的塑膠場地,這樣不但美觀而且安全;幼兒在奔跑的時候,塑膠的柔韌性能給幼兒適當的緩沖,從而保護身體;防滑的作用還能使幼兒比較不會摔倒,即使摔倒也比較不容易受傷。其實如果有柔軟的草坪,那是孩子們天然的運動場,那是我們非常期盼的一種環(huán)境。
第二、日常安全教育為主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根據《綱要》精神,我們真正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時教育教學中,結合幼兒在園的日常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幼兒園實際的安全教育活動,促進每個幼兒的安全意識。我再結合本園的實際活動,說說日常活動中的安全教育。
1、環(huán)境模擬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幼兒園最直觀的教育方法,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志符號、照片等布置安全宣傳欄或墻飾,讓幼兒在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老師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就幼兒時期常會發(fā)生的一些不安全現象進行剖析,可模擬"預想"出種種不安全現象,讓幼兒根據所學的安全防護知識,拓寬思路,獨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觀點和處理的辦法,對于正確的處理意見予以表揚和肯定,對于不正確的表達或是不完整的答案,可循循善誘讓幼兒感悟一番。
2、隨機教育法。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時機,如,晨檢、午餐、散步、盥洗、戶外活動、自由活動等。幼兒教師、保育員、保健員、廚師等都應成為安全教育員,時時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抓住偶發(fā)事件進行隨機教育,及時抓住幼兒生活活動中瞬間的偶發(fā)事件進行隨機安全教育,也不失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3、適當鍛煉活動為提高。我們知道每個人在潛意識當中,機體會產生自我保護的反應。如:孩子在摔倒時,會不由自主地雙手撐地,以保護頭部不會撞傷。所以適當的鍛煉,能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使他們不至于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手足無措,導致更加不敢活動。有些時候,我們認為,為了安全,不讓孩子去做,就可以避免一切事故的發(fā)生。難道這樣就叫做安全嗎?其實那只是將危險指數降低到最低水平。
4、正確對待安全為發(fā)展。幼兒的安全意識并非與生俱來,一些安全意識的產生或是安全知識的獲得,往往是伴隨著孩子們的哭泣聲從“實踐”中而來,即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不摔跤的,“在摔倒的時候,要學會自己爬起來”,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句老話。孩子在摔倒時,除了教育幼兒要勇敢,培養(yǎng)堅強的品質外,還可以教育別的幼兒如何去關心同伴,當老師在處理幼兒傷口時,幼兒從中也學到一些基本的救助常識,并感受到老師和同伴對他的關心,隨之也增進了師生間、同伴間的感情。
為了孩子能真正的健康成長,希望我們幼兒園能創(chuàng)設更好的場地環(huán)境,讓幼兒有安全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能盡情地跑、盡情地跳;希望我們的老師時刻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安全意識。培養(yǎng)新一代創(chuàng)新的人才,為了孩子的終身教育,請不要走進安全的誤區(qū)。
參考文獻
[1] 烘烘老師.“幼兒園安全教育方法談”..中國幼兒園教案網.2007.6.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