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華
蘇霍母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lǐng)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教書,更要引導學生熱愛讀書,享受閱讀的樂趣。語文課堂的教學,不應(yīng)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要讓學生充分地享受閱讀的幸福感。
有幸聆聽著名特級教師武瓊的《楊樹之歌》的示范課教學,受益匪淺。在武瓊老師的理念中,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如何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享受閱讀的幸福,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把準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
l教學片斷l(xiāng)
師:老師來朗讀課文,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讀,會讀的大聲點,不會讀的低聲點,好嗎?
學生聽著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臉上都蕩漾著微笑,也跟隨武老師輕輕朗讀起來。
師:好的,在讀之前,老師有個建議,想象自己也是一棵快樂的楊樹,邊配上動作,邊讀出你快樂的感覺。
(學生連聲叫好,開始津津有味地朗讀起來,邊讀邊想象,非常投入。讀后,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爭著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武老師認為,語文教學并不難,是教師自身有意無意地搞難了!如,在第一學段識字目標中,要體現(xiàn)小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們的課堂中,更多地考慮的是如何花樣翻新,考慮著怎樣吸引學生,忽視學生主動性的調(diào)動。從《楊樹之歌》的教學中,老師范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跟隨老師一起讀,會讀的大聲點,不會讀的低聲點,然后自由讀,讀不準的字自己注上符號。在此基礎(chǔ)上,出示生詞,學生試讀,不會讀的聽別人讀。整個識字過程,教師沒有絲毫越俎代庖,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強烈,目標達成到了極致。
二、遵循語文學習和認知規(guī)律
語文教學有其學科規(guī)律,各年齡段學生認知發(fā)展亦有差異。低年級學生比較適合形象思維開發(fā),如武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嘩啦啦”時,發(fā)問:“嘩啦啦”指在什么情況發(fā)生的聲音?學生爭相發(fā)言,“下雨時,嘩啦啦!”“自來水,嘩啦啦!”武老師并不滿足這樣的生成,追問:如果把“嘩啦啦”換成“呼呼呼”呢?學生異口同聲:“不行!因為‘呼呼呼是刮風時發(fā)出的聲音?!睆亩形蜃髡哂迷~之精當。武老師認為,語文教學不妨咬文嚼字,咬嚼出文字的味道。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文本解讀也許缺少了些深度,因而半問半講,揀不清輕重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自然語文課透不出語文味了。
三、開展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片斷]
師:想想大葉楊不光是唱給小寶寶、老爺爺、老奶奶,他還會唱給誰聽?我們再來讀讀。在四人小組說一說,編一編。
(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學生又一次投入地讀起來,有的輕輕地讀著,邊讀邊想;有的放開嗓子,大聲朗讀著。讀完后,四人小組里,開始熱烈地交談起來。不久,有人舉起了手。)
生1:我們想他還會唱給:樹下的小草,讓它越長越茂盛。
生2:我們想他還會唱給:搖籃里的小寶寶,伴他快快長大。
生3:還唱給:在樹下修自行車的叔叔,陪他一起為人們修好自行車。
生4:還唱給:在路上行走的人們,伴著涼爽走過這段路程。
生5:還唱給……
師:同學們,你們想象的真豐富,編得多好呀!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
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思,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武老師在引導學生讀悟,誰在聽大葉楊唱歌?表情怎樣后,設(shè)計了說話訓練環(huán)節(jié),即大葉楊還會唱歌給誰聽?聽得怎樣?學生興趣盎然:蝴蝶聽大葉楊唱歌,花枝招展;小草聽大葉楊唱歌,更加翠綠;爸爸聽大葉楊唱歌,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我聽大葉楊唱歌,臉上綻開了笑容……實踐教學中,學生對語文實踐活動之所以缺乏興趣,是因為訓練形式單一、訓練點選擇扣不住學生思維規(guī)律,有的滿足于錦上添花,有的停留于穿靴戴帽,更有的邯鄲學步,不符合自身課堂教學的生成狀況。
四、關(guān)注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變化
語文教學不是機械教課文,而是用課文去訓練,每一個教學設(shè)計,都要為今后濃厚學生學習愿望服務(wù),即讓學生想學、愿意繼續(xù)學。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受傳統(tǒng)教學和應(yīng)試教學的影響,只追求讓學生該寫的會寫了,該背的背上了,該默的會默了,課后習題做對了,很少關(guān)注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變化,即讓不想學的想學,想學的幸福地學,幸福學的可持續(xù)地學。武老師在課堂小結(jié)后,布置學生把《楊樹之歌》背給爸爸媽媽聽,她夸獎孩子們真不簡單,開始還讀不順暢的一首詩歌,短短的時間不僅讀順了、還背上了。不過還有個作業(yè),同學們課后觀察一下,除楊樹會唱歌外,還有哪些樹會唱歌?記下樹的名字,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將課堂拓展到課外,將興趣延伸到校外,感受語文學習是簡單的、有興趣的、幸福的!
總之,武老師精練的語言、敏銳的視角、博學的知識、深厚的功底、細致的點撥,無不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的魅力!教師的最終目的是引領(lǐng)學生擁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促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把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既陶冶情操,又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能力。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閱讀的幸福!
[作者單位:東臺市安豐鎮(zhèn)小學江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