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琮琮
摘要:項目化課程改革是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的重要途徑,基于外貿合同條款的《國際商務談判》項目化課程改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從外貿業(yè)務員的實際工作過程出發(fā),結合外貿進口合同和外貿出口合同的主要合同條款,對《國際商務談判》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力求通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化理論知識的同時積累國際商務談判的實踐經驗,最終成為能夠在學校和企業(yè)之間實現(xiàn)無縫對接的外貿專門人才。
關鍵詞:合同條款;項目化課程改革;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一、引言
通過多次的畢業(yè)生跟蹤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外貿業(yè)務員這一崗位,是高職外語外貿類學生初次就業(yè)時所能選擇的主要崗位之一,同時也是吸納了本專業(yè)大多數畢業(yè)生的重要崗位之一。本文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文中提出的基于外貿合同條款的《國際商務談判》項目化課程改革,是從外貿業(yè)務員的實際工作出發(fā),依托國際貿易合同條款的相關內容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做的系統(tǒng)化調整,以期提升本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企業(yè)真正需要的外貿人才。
二、《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筆者自從教以來一直擔任《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的講授,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本門課程目前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的教學內容多依賴于課本的安排。目前市場上發(fā)行的大多數《國際商務談判》課本,都遵循著一個相同的模式編撰:開篇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做論述,之后結合國際商務談判的過程介紹談判的策略與技巧,最后簡單涉及國際商務談判心理與禮儀。在授課的過程中,這樣的編排模式很容易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經驗的傳授,進而導致本專業(yè)的學生對于國際商務談判的理論知識都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掌握,但是對于將來工作過程中將要用到的國際商務談判的實踐經驗卻頗為欠缺。
再次,《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的考核方式仍以結果性考核為主。雖然經過了幾次課程改革,不斷的去完善課程的考核方式,把過程性評價納入到了考核的大框架之中,但本課程的考核仍然是注重最后的考試分數,對于過程性考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這種傳統(tǒng)的考核理論知識的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分數至上”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當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后,學生真正學到的、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幫助的東西很少。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也無法實現(xiàn)學習工作的無縫對接。
三、基于外貿合同條款的《國際商務談判》項目化課程改革
(一)改革的理論依據
1.“項目化”課程改革理論
要對課程進行項目化的改革,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項目化課程。所謂項目化課程,是指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以這種模式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做一個系統(tǒng)化調整,就是項目化課程改革的總體進程。
2.“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所謂“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依據專業(yè)技能的內容不同將課程劃分成若干個技能學習單元,每一個技能學習單元作為一個項目,再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個任務,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來實現(xiàn)項目學習,從而完成某一門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的一種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脫離實際的弊端,將無形的知識轉變成有形的具體內容,明確學生學習的內容與方向。同時,對復雜的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將項目內容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去,通過將項目分解,形成以任務構成的知識點,再進一步由這些知識點構成具體的知識線和知識面,改變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中主動地收集資料,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與判斷,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改革的總體思路
基于外貿合同條款的《國際商務談判》項目化課程改革,其總體思路是從外貿業(yè)務員的實際工作過程出發(fā),結合外貿進口合同和外貿出口合同的主要合同條款,對《國際商務談判》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1.改革后的教學內容
以教師頂崗實習獲得的真實業(yè)務案例和交易材料作為項目背景,將本門課程分為兩個大的項目,分別為企業(yè)原材料進口談判項目、企業(yè)產品出口談判項目,在每個項目中結合具體的合同條款再設置子項目。以盡量貼近外貿業(yè)務員真實工作流程為原則,在進口談判項目中,分別設置了談判基礎知識子項目、進口準備子項目、進口合同條款相關子項目(包括價格條款、保險條款、支付條款以及爭議與仲裁條款)、進口合同履行子項目;出口談判項目比照進口談判項目設置相應的子項目。
通過這樣的項目設置,讓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掌握如下教學內容:其一,國際商務談判的理論知識體系,包括國際商務談判的基本概念、國際商務談判的基本原則;其二,國際商務談判的實踐能力,包括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如何做好談判的準備工作,如何結合外貿進出口合同的相關條款與對方進行談判,如何處理談判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如何保障進出口合同的順利履行等內容。
2.改革后的考核方式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過度重視期末的分數,而是—種基于過程性的評價。包括四個部分:其一,課堂項目技能考核,通過一系列的談判模擬活動進行,談判資料的準備、談判方案的撰寫、談判過程的表現(xiàn)共同構成課堂項目技能考核的分數;其二,第二課堂考核,學生課外任務的完成情況構成第二課堂考核的分數;其三,職業(yè)素質的考核,學生素質目標的養(yǎng)成情況構成其分數;其四,綜合模擬實訓,在學期結束的時候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國際商務談判的綜合模擬??己朔绞骄唧w分數占比見下表:
四、結語
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依然處于高峰狀態(tài),培養(yǎng)出的畢業(yè)生能迅速適應崗位,滿足外貿企業(yè)的人才需求,是社會發(fā)展對高職高專類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谕赓Q合同條款的《國際商務談判》項目化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讓學生掌握國際商務談判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談判能力,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學校學習與崗位工作的無縫對接,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外貿企業(yè)。
隨著課程改革的順利展開,相信必定能夠為外貿企業(yè)培養(yǎng)出更多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能順利完成國際商務談判任務的談判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