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人
老殷是我多年的好友,別看他是清華畢業(yè)的高才生,但清華貌似沒教他做菜,因此他迄今為止連西紅柿炒雞蛋都不會。但老殷有本事找個會做菜的四川老婆,她能做一桌十分了得的川菜。2003年非典那會兒,大家被迫“休假”,我們沒事兒就聚到老殷家,打小麻將是假,吃他老婆做的菜是真,每餐必風卷殘云??蓯旱氖谴蠹易旖堑挠瓦€沒擦干凈,吃德不好的人就批評人家做的菜太油,味道太重,不利于健康。好啦,一來二去的,殷太太接受了批評,后來再做時,少油少鹽少辣,把川菜的特色全搞沒了,于是大家又批評人家的烹飪水平江河日下。后來殷太太開了淘寶店,忙得不亦樂乎,也懶得費力不討好伺候我們飯菜了。再去他家,我們就只有出去吃難吃的小館兒了。
可見讓一個四川人把川菜往所謂健康那兒做,基本就是扼殺川菜。不信你去看看那些正經的大廚,無論川魯淮揚,往往在菜上桌前,還淋上一勺明油。淋明油一方面是為了菜肴好看,所謂明油亮芡,另一方面是讓熱油激發(fā)菜肴的香氣。這都是中餐的獨門絕活兒,為了健康,把這些絕活兒省了,中餐也就沒了。
我家蛋蛋媽就是個講究健康飲食的人,她絞盡腦汁想把我那個大鐵鍋給換成不起油煙的平底鍋。她前后買了三個鍋,我都試用了,那鍋油溫控制得“太好”,很難用它爆炒,炒出來的青菜都軟塌塌的,既沒賣相也沒口感。所以結論是這種平底鍋根本不適合中餐,而所謂的健康,完全是廠家為了鍋好賣打的概念而已。竊以為這種鍋要是普及了,就是“絕滅中餐”的第三個原因了。后來,在三個鍋里,我只留下一個德國產的平底鐵鍋,只有在做油炸菜肴時才使用它,比如煎魚,油溫好控制,確實好用。所以,我的體會是,要想菜好吃,就得往不健康那兒做(當然也別刻意),否則就不需要廚子了,全水煮,齊活兒!
我認為,對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中餐烹飪技法不可輕易否定,但對于好吃難吃是大可以商量的。這世界上什么是美食,什么不是美食,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也因此讓美食評論家有了更多評論的空間。對于許多人所說的香港菜的“危害性”,我倒覺得沒那么可怕。
在深圳,當我從樂園路海鮮大排檔吃完夜宵回到酒店后,推開房門就看見地上撒著一堆花花綠綠的小廣告。撿起來一看,全是送餐菜譜,大大小小十多份,每一份上都有起碼百十種吃食,從游水海鮮到云吞面、腸粉之類的小吃,應有盡有,價格也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雖然在大排檔上我已經吃頂了,但菜單上的這些美食,依然讓我唾液瘋狂分泌。我想這就是一個美食之都的魅力所在,它不光讓你吃到,還讓你每時每刻都感覺到美食就在你身邊。而有這樣的城市撐著,中華美食的前景還是挺光明的,前提是媒體別老聽風就是雨地跟著專家、廠商的屁股后面轉。
(摘自《玩兒去》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