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紅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觸習作,由于初次接觸習作,很多學生不習慣,降低了習作學習的效率,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文章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提出了小學三年級學生習作興趣培養(yǎng)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三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三年級;習作;興趣
小學生習作是指在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習作,從而逐步達到能夠自己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的習作方式。學生在三年級正式接觸習作之初,由于在以往的學習中缺乏相關認知,導致學生在習作中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造成很多學生習作時不知如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影響到學生的習作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習作學習。
一、學生采取的策略
1.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素材的積累,只有進行素材的積累,學生才能在習作中有的放矢。素材的積累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在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時,學生需要擴大觀察范圍,觀察不同的事物。學生可以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奇聞軼事、自然風光以及動植物等,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種類的事物,可以幫助自己在習作中適應不同的題材類型,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習作的信心,增強學生興趣。
2.養(yǎng)成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學生在習作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這就需要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在選擇書籍種類時,學生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的興趣,另一方面需要參考教師的建議,保證書籍選擇的合理性。通過閱讀書籍,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習作技巧,將這些習作技巧運用于寫作中,能夠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不僅如此,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
3.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
學生只有在實戰(zhàn)中才能對習作技巧加深理解,掌握方法,因此需要學生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習作任務后,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題材進行寫作。在練筆時需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在習作的初期階段,可以將生活中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記錄下來,隨著習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可以拓寬自身的習作范圍。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夠為學生的習作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二、教師采取的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之間在思維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時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需要教師了解學生關于教學活動的建議和意見,對于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應積極采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時還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對學生存在歧視心理,以及時解決學生習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2.開展競賽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還可以通過開展競賽活動來進行。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習作競賽,并對競賽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獎勵。競賽活動的舉辦具有多重意義。首先,通過競賽活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習作能力,從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其次,競賽活動可以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最后,競賽活動的舉辦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評價以鼓勵為主
習作教學完成后,教師會結合教學內容布置習作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心理發(fā)育不成熟,如果在點評時過分指責學生存在的不足,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習作興趣。因此,在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教師需要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對學生習作中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總而言之,任何活動的開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樣如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時需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僅如此,還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保證活動能夠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馮建芳.淺談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起步指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2]蘭 燕.如何培養(yǎng)小學三年級學生寫作興趣[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4(3).endprint